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猛攻盘山

可谁想祖大寿发起进攻后,建奴守军瞬间就感觉到了不对劲,对面的明军打的实在太猛了,建奴和祖大寿也算是老对手,双方打了数十年仗,可一直以来祖大寿守城有一套,但打野战却从不是建奴的对手,更何况这一次攻守相易,祖大寿领兵猛攻建奴驻守的堡垒,这还是头一回。

祖大寿作为辽东的大将,也是大明的高级将领,他能先后在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这些人手下混的如鱼得水,并同吴襄一起牢牢掌控住辽军,成为辽东将门巨头自然不是什么废物。

哪怕祖大寿曾经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手下吃过多次败仗,甚至有一次还走投无路最终假借投降只身逃脱,但却不能否认祖大寿的军事能力。

仅仅从军事能力上来看,祖大寿在整个大明将领中都是排在前几位的,他的几次战败从实际情况来看也不是祖大寿指挥不当或者无能。

作为顶在前线的大将,兵力不足再加战斗力不如的情况下,祖大寿只能采取被动防御的手段,而在防御战中祖大寿往往都是率领其部身处建奴的包围之中苦战,就算如此他也没有放弃,反而鼓舞士气抵抗到底,哪怕粮食耗尽,祖大寿依旧以其他手段努力坚持下去,直到最终山穷水尽,这才以假降为由逃脱。

仅这点来看,祖大寿无论从指挥能力还是对大明的忠诚各方面来看都无可挑剔的,一员将领能做到祖大寿这样程度者少之又少。

在原本历史上,祖大寿最终是降了皇太极,但他投降也是被迫无奈,假如不是崇祯皇帝瞎指挥,执意催促在前线的洪承畴轻敌冒进的话,原本按照洪承畴步步为营的战术和在锦州的祖大寿相互配合,锦州之战绝对不会变成后来这个样子。

从事实来看,历史上的锦州大败根本就在于崇祯的缘故,他根本不顾前线的实际情况,也不考虑客观因素,不听前线最高指挥官的解释,仅仅以京师的几个官员的言论再加自己的想象就拼命催促洪承畴尽快解决锦州之围。而洪承畴也是无奈,在这种情况下他无法不听从来自京师的旨意,明明知道冒进的巨大风险,他也只能下令改变之前战术,率领大军快速向锦州推进。

正是这个举动最终造成了严重后果,原本洪承畴的战术让皇太极无可奈何,只要明军再熬一熬,短则一月长则两三月的时间,皇太极的八旗就得先崩溃了,可偏偏崇祯在其中横插一手,使得大好局面毁于一旦,得知洪承畴冒进后皇太极喜出望外,立即调动军队对洪承畴的主力进行分割包抄,最终导致洪承畴的军队前后脱节,自身被围,从而战败被俘。

洪承畴的援军完了,在锦州驻守孤城的祖大寿也彻底失去了希望,祖大寿很明白自己再也不可能有人来救援了。面对这样的情况,祖大寿已失去了挽回战局的一切可能,留给他的只有两条路,一条路是等着城破身死,另一条路就是投降。

这时候的祖大寿已没了其他选择,与其死守被破城倒不如投降更好些,至少这样能避免自己部下的伤亡,也能保全锦州城内的军民。更重要的一点,因为洪承畴的覆灭,祖大寿对大明也彻底失望了,但凡有一点希望,祖大寿绝对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从这点来看祖大寿投降皇太极也算对大明仁至义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