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心中执念

这些可都是跟着他们征战多年的勇士啊!如今却成了这番模样?他们跟随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征战多年,何尝吃过这样的败仗?

但现在不是悲哀的时候,索尼和鳌拜很清楚他们依旧没有脱离险境。西宁堡虽能阻拦明军一时,却根本挡不住明军的全力进攻。和盘山相比,西宁堡无论是守军数量还是防线稳固都差得远呢,就连盘山都守不住,何谈小小的西宁堡?

在西宁堡稍做休整,索尼和鳌拜就继续领着部队往东边跑。这时候,后续赶到的明军也毫不迟疑地对西宁堡发起了进攻,西宁堡的守军虽顽强抵抗,可人数实在太少,怎么可能挡得住明军?仅仅抵抗了不到一个多时辰,明军就拿下了西宁堡,继续尾随索尼和鳌拜南下追击。

京师以南三百多里,这里有座县城,这个县城和大明其他县城相比并没有多少特殊,而且看起来很是寻常。除了位置离京师略近些外,没其他太多的特别。

但这座县城却居住着一个极其特殊的人物,这位人物就是大明先蓟辽督师、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太傅、光禄大夫、右柱国孙承宗。

高阳是孙承宗的老家,自当年己已之变后,孙承宗被崇祯皇帝临危受命主持了反击战,指挥明军各部最终把皇太极和八旗军队重新赶回了辽东。可之后正当孙承宗准备重整军队,再一次督师辽东的时候,却因为被崇祯皇帝所忌惮又一次被闲置,无奈第三次告老还乡回到了高阳。

朱慎锥当监国的时候就想启用孙承宗,可那时候孙承宗以年老多病为由拒绝了。等到朱慎锥正式登上皇位,成为大明天子后再一次派人来请孙承宗,孙承宗迫于局势无奈只能以年迈的年龄入京,之后虽因为孙承宗的坚持没有正式回归朝堂,但皇帝却给了他优厚待遇,把他留在了京中主持教习堂,担任了教习堂的总师傅,为太子和皇子授业。

在京师的这些日子里,孙承宗和朱慎锥见面的次数不少,两人时常也会谈论一下关于朝政和国事问题,孙承宗对朱慎锥的感官很是复杂,一方面他认为朱慎锥以这种手段夺取大位于礼制不符,另一方面孙承宗也承认朱慎锥当皇帝远比崇祯皇帝更好,甚至连当年他的学生天启皇帝也比不上朱慎锥。

在朱慎锥的手上,大明诸多弊端逐一解决,尤其是平定了内乱又挡住了外敌,通过外贸和其他一系列手段更使得大明财政问题缓解,吏治也逐步好转,国家更有了中兴的气象。

这样的感官是非常矛盾的,令孙承宗心中很是纠结。不过孙承宗毕竟不是寻常人,他更注重实际和国家的未来,在京师的这些日子里,他不仅为朱慎锥出谋划策,同时也很好完成了教习堂总师傅的职责,耐心教授太子和皇子,深受皇帝和太子、皇子的信任。

孙承宗甚至自己想过,假如他能年轻二十岁的话,也许会下决心选择跟着这位明主做出一番事业来。可惜他年纪实在是太大了,而且经历了五朝的孙承宗在有些事上心理这一关始终过不去,这不得不说是这位老臣的无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