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沈阳的八旗勋贵们吵闹个不停,不少人指责多尔衮为何要率领主力去征讨朝鲜和豪格,为什么容不下豪格?如果多尔衮能和豪格和平相处,那么大清绝对不会陷入之前的内战,更不会给大明有现在的可乘之机。
现在好了,内战非但没打掉豪格,反而在因为出征的缘故使得大清的军力遭受了损失。更要命的是大明趁此机会发动了对辽东的全面进攻,不仅拿下了辽西走廊,更占住了辽河平原南部,眼下局势更为糟糕,半个辽东都落到了明军的手中,盛京都已岌岌可危。
面对这些指责,多尔衮脸色铁青,心中更是愤怒异常。这些完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当初怎么没人反对?一个个和舔狗一样在自己面前摇着尾巴,现在见情况不对却跳出来指责自己?
豪格是什么东西?难道你们不知么?如果不是因为豪格,朝鲜怎么会脱离大清的掌控。而且豪格都已经造反了,他作为摄政王平定叛乱不应该?至于大明那边的突发情况,这谁能预料得到,而且自己去朝鲜时盛京这边还留下了近半的部队,你们难道全是废物不成?
当年老汗和皇太极能以几万人就打得大明几十万大军不敢出城,现在大明才来了多少人?你们就把仗打成这样?哪里来的脸找自己的麻烦?
怒气之下,多尔衮也不手软,直接以摄政王的身份狠狠处置了几人,这才强压住了人心浮动。
之后,多尔衮考虑再三,决议用当年萨尔浒之战的战术来应付这次危机,说白了就是任你几路来,我就一路去的战术,以点破面,先击败明军一部,以掌控主动。
现在的明军实际上是四路大军,这倒和当初萨尔浒之战差不多。科尔沁那边暂且不管,科尔沁的大战刚刚结束,阿古达木和在那边的明军想要挥兵东进需要时间,短时间是打不过来的,所以可以放一放。
他现在要面对的是辽中、抚顺和本溪的三股明军,或者说是明军和索伦部的联合部队进攻,这三支军队中兵力最强也最能打的当然是王晋武在辽中的主力部队了,这支军队给八旗带来了巨大麻烦,就连身经百战的索尼和鳌拜都是手下败将,八旗用了许多办法,却始终无法找到弱点。
至于抚顺的明军是孙传庭为主将,麾下以部分新军和冀州镇的高杰部为主力。这支军队大约三万人左右,战斗力也不差,而且已经占据了抚顺。从目前情况来看,孙传庭没有立即北上的打算,似乎打算以抚顺为据点配合在辽中的主力部队作战,所以打抚顺的明军哪怕兵力占优却不好打,一旦孙传庭坚守不出,而辽中的明军从西边扑过来的话,多尔衮反而会腹背受敌。
所以想来想去,多尔衮决定先解决本溪的明军和索伦部。对于这支军队多尔衮是恨得牙痒痒的,这一次撤军索伦部和后续赶来的这支明军给他造成了极大麻烦,假如不是考虑到盛京的安危,以多尔衮的脾气非得给对方点颜色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