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皇太极怎么都没想到,虽然豪格掌控住了正蓝旗,正蓝旗各部也的确如他所预料解决了人心不稳的问题,可之后因为他的突然驾崩导致大清的皇位争夺,因为他死的突然没有留下遗诏,自己培养多年的长子豪格居然没能顺利接位,皇位因为多尔衮、哲哲、范文程等人的同流合污却落到了年幼的福临手中,从而导致了之后大清内部的分裂。
皇太极一世枭雄,却没料到这样的情况发生,而豪格在丢掉皇位后一直遭受多尔衮的打击,再加上当时的太后哲哲又出于搞平衡的想法,让豪格在大清内部的处境极为艰难,最终还被丢掉了朝鲜去,直接被边缘化了。
不过哲哲也没落下好,这个精明的女人自以为能控制全局,把多尔衮和豪格都玩于掌中。但她低估了多尔衮的野心,更没想到自己侄女布木布泰私下和多尔衮联手。最终大意之下,哲哲突然暴毙,哲哲死后豪格顿时明白自己和多尔衮已没了和平相处的可能,再加上当时朝鲜的叛乱爆发,豪格只能铤而走险率部反叛。
从这点来看,正蓝旗还真是八旗中的异类,接连反叛大清,现在更全旗投进了大明的怀抱。这大明究竟给豪格下了什么迷魂药?难道作为肃亲王的豪格真彻底背叛了大清不成?
略一交手,多尔衮就明白偷袭对方的战术已经破产了,明军有了豪格的正蓝旗再加京兀儿的部队赶到,其实力大增。虽兵力依旧不如多尔衮,但别忘了豪格的出现直接让胜负天平发生变化,而且正蓝旗战斗力不弱,尤其是京兀儿的部队还装备了大量火器,相比之下多尔衮只是轻装突袭,在火力上并不如对方。
采取进攻抚顺的战术,多尔衮必须要快速解决这支明军才能奏效。一旦战况陷入胶着,他的战术就不灵了。原本多尔衮是想打这支明军措手不及,用最短的时间击溃甚至消灭这支明军,等解决掉这支明军后他就可以腾出手来南下本溪,在本溪的明军没有回过神的情况下打掉这第二支明军,这样一来就算是王晋武在辽中的主力犹在,却成了孤军,没有了前两支部队的配合,无论军力还是战局都不如多尔衮,多尔衮就有足够的底气和对方展开决战。
但现在一切都改变了,改变的关键就是因为豪格的出现。想到这,多尔衮怒火冲天,可面临这个局面他只能咬牙咒骂又无可奈何。
无奈之下,多尔衮只能暂缓行动,派人去接触豪格,并带去了他的一封亲兵信。
信中多尔衮告诉豪格,眼下是大清最危急的时刻,一旦辽东之战大清败了,那么自老汗建立的基业就彻底垮了。你豪格身为努尔哈赤的孙子,又是先帝皇太极的长子,如何能做这样亲者痛仇者快的举动?
多尔衮对豪格承诺,只要豪格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弃明投清,那么之前的罪责既往不咎。不仅如此,多尔衮还承诺只要豪格能回来,他会上奏太后和皇帝,加封豪格为摄政王,同自己平起平坐,更不会找豪格的后账。
这样的话对于往日的多尔衮来说是绝对不会说出口的,但现在的多尔衮却直接用书信来劝豪格,不能不说多尔衮表现出了极大诚意。而且在多尔衮所想中,哪怕豪格对此犹豫不决,但只要有所心动那么自己就有机会解决这支明军,只需要豪格两不相帮,袖手旁观即可,那么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