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喜

窗外暖阳照下,院子里嫩绿的柳叶染上一抹金色光辉。

芸苓慢慢地站起身来,拉着这件绣花的裙子,左左右右地看,生怕衣服上哪里多了褶皱。

耳边传来了铜锣声,一声更比一声近,一共七响。

芸苓踮起脚尖,朝着外面望过去,远远的,已经能瞧见仪仗的队伍。

婶婶见状,取下支窗的竹棍,说道:“你在屋里坐好了,我出去迎客。”

芸苓点点头,说道:“婶婶你去吧。”

婶婶走出了门,已是辰时三刻,芸苓在梳妆台前坐下,止不住地捏紧那把羊角梳,又脚步轻轻地来到墙边,给窗户隙出条缝来,悄悄往外瞧。

春桃、夏荷、秋菊、冬梅,院子里各摆有一盆,大门前挂着三尺红绸,一束红毡从大门前一直延绵到院口。

叔叔婶婶都在门前候着,她的堂弟堂妹也穿着新衣,守在门前。

芸苓的心思并不在他们身上,她瞧着别处。

她听到了脚步声,门被推开了,好些人走了进来,她的目光在人群中追寻,寻到了那张熟悉的脸,心才终于落下来。

她关上了窗户,回到妆台前坐下,低头看桌上的羊角梳。

菱花镜里漾起一泓春水,那笑意先从眼底漫出来。

她忽然觉得今天很好,大抵是这些年来,最好的一天。

因为,这是陪伴了她很多天的人,是她想要陪伴很多天的人,来给她提亲的日子啊。

...

堂屋内,庄行的父母,与芸苓的叔叔婶婶面对着面坐下。

双方都很熟悉了,互相来往了十多年,没有那么多的礼数。

庄行规规矩矩地坐着,虽是在山上时,他就说好了来年二月,去芸苓家中提亲,此事也告知了长辈,双方欲结为道侣,但这个时代的婚姻一事,当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若非三书六礼娶回去的新娘,连律法都不认,所以再贫苦的人家,也会走完““纳采、纳币、亲迎”三礼,只不过士族以金玉为聘礼,普通百姓就退而求其次,送上鹅与酒粮,再添些钱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