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郑昆投入巨资,控股很多上市公司,是为了让这些公司投资布来洲的新港国。
不仅在大陆,包括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都有不少公司换人了,他们要么拥有大量的技术,要么是基建,要么是水务……可以说涉及到各个行业。
郑昆的逻辑非常的简单,他收购了这些企业,用这些企业出钱出力,分摊掉所有的风险,如果这些企业亏了,对他不影响,如果这些企业赚了,利润也不会回流,赚钱只是会出现在账面上。
还有,这些企业都会出钱,雇佣和记国际安保,为这样一家全球性的安保企业养活那些安保人员,这样的话,能减轻郑昆不少压力。
除了这些企业,很多大陆企业的股票,都被郑昆回收回来,做了一个T,比如大陆,郑昆在五千到六千多点之间,保留了大股东身份后,其余的股票全部出清。
现在,跌得非常惨,那自然是买回来,这是自己创立的企业,里面的很多决策,是经不起查的。
现在买回来,自然是没有人的股份多过他,这样做了一个大T,让他对公司有了足够的控制权。
还有一些企业,全是现金奶牛,比如银行,还有一些企业,都是那样的企业,他持有这些企业的股份之后,就会以二股东的身份进入这些上市公司。
一般情况,二股东,都是拥有目的性的,时间久了,就会慢慢控制这些企业,就比如趁着大股东投资失误的时候,直接取而代之,这就是二股东的目的。
这种操作,在大A上也不少见,郑昆就是同样的手段,从一个董事会成员做起,慢慢蚕食,从而分摊他在和记国际上的投入,减少自身资金的流失,而且还减少了给投资者(韭菜)的分红,把利益留下来。
这,就是郑昆的一石多鸟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