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想投诚,得乖乖听话(第三更)

皇太极为什么皱眉头?

他是在责怪鳌拜?

他倒是没有怎么责怪鳌拜,因为他认为鳌拜战略性撤退的举措合乎情理。

他皱眉头是从鳌拜字里行间里感受到了明军火器和战舰的强大。

盖州的西城城楼处的城墙直接被轰塌了。

明军到底调动了多少火炮?

这才是皇太极最感兴趣的。

对于皇太极和崇祯来说,他们并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他们看的是全局,全局包括了后方的军备。

例如火炮的数量,火枪的数量,甲胄的坚硬程度,军粮、军饷等等。

其中火炮和火枪就是皇太极非常重视的,他这段时间一直都在沈阳不留余力地扩充火炮的生产线。

他非常清楚地知道,想要战胜明军,就必须不断增加火器的数量。

而鳌拜的战报中明军的火炮和战舰,着实让皇太极吃了一惊。

皇太极立刻让范文程去给潜伏在北京的探子下达命令,一定要搞到明军火器的真实情况。

要不然这仗打得太被动了。

皇太极给鳌拜写了一封信,肯定了他的战略性撤出,同时也责备了他丢失盖州,并要求他尽快夺回盖州。

当然,皇太极这一次是直接从辽东征兵5000到前线增援鳌拜。

可以说,崇祯在不留余力地增援前线,皇太极同样是不留余力。

双方现在就只差辽河边的大动干戈,就会展开全面大战了。

此时,崇祯还并不知道盖州的情况,倒是对草原的局势做了全面复盘。

蒙古八旗这一次也损失惨重,蒙古左翼各部在这一次是真的被打残了。

其中还包括了科尔沁部。

奥巴洪台吉现在带着残兵败将,在草原上落荒而逃。???

而索诺木杜棱台吉逃得更快,他是往漠北逃。

像他这种情况,回去肯定会被皇太极吊起来用皮鞭抽,所以索性不会去了,去投靠漠北蒙古诸部。

而车臣汗呢?

在六月三十日这一天,他带着残兵败将,抵达了元上都城。

他要投降明朝。

这一日,崇祯正在读从关内送来的奏疏。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