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再征调二十万民夫?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加上修建长城的那三十万,大秦征发的民夫便高达五十万青了?”
秦然的眉头紧皱,一脸凝重地说道。
“如此大规模的征调,朝廷的粮草压力将会变得极大。一旦出现缺粮的情况,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他心里很清楚,整个大秦的人口在经过连年的战争本就人丁凋敝了,如今一下子要征调这么多民夫,再加上各地的驻军,人数已经多达百万之众了。
尉缭也深有同感地点点头,“是啊,我虽然已经极力劝说陛下了,但陛下似乎心意已决,对于修建官道这件事情,恐怕难以改变了。”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接着说道,“目前我们只能希望陛下暂且不要出兵,大秦的国策还是应该以防御为主。”
尉缭对于皇帝的雄才大略和眼光也很佩服。
可不知为何,皇帝好像做的每一件事,似乎都非常急促。
仿佛现在不做,以后就没有机会了一样。
“如果陛下执意出兵,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控制战争的规模。”
“我建议,让蒙恬将军从全军之中挑出一支三千人数的精锐中的精锐。”
“可以择机深入草原,对匈奴部落进行打击。”
秦然再次开口道。
大规模的战争打不起,三五千人的交战还是可以的。
“精锐吗...”,
“可是现在摆在蒙恬面前的还有一个问题。”
“我大军进入草原没有向导很容易迷失方向。”
“而且一旦进入草原,所携带的干粮有限,无法从关内补给。”
尉缭听着秦然的建议,开始分析其中的可行性。
“粮草一事我倒有办法。”
“既然匈奴人肆无忌惮的劫掠我大秦子民,那么我们的精骑也可以以战养战。”
“这一点无需顾忌。”
“只是草原向导确实是个大问题啊。”
秦然叹息道。
这让他不得不想起一百多年后,那个在草原中自带导...航的少年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