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战争迷雾

兖州送了就送了,因为这个大后方只是地理意义上的“后方”。

就算兖州、乃至整个山东半岛都送了,明军的补给线也不会断绝。

因为黄河之北的河北地区,在大明的手里。

而黄河之南的郓州、汴州、滑州、郑州等地,又都落入了明军手里。

在两岸渡口都尽在掌握的前提下,横跨黄河补给虽然难,但也没有那么难。

更何况,中原诸州几乎毫发无伤地拿到了手里,就地征粮也不困难。

也就是说,兖州并没有地图上看起来的那么重要,李世民换家换了个寂寞。

大明血条够厚,丢一个山东半岛不算什么。

但是在大唐这一边,丢一个中原那就要亲命了。

不仅经济大大受挫,战略上通往关中平原核心的门户大开,陷入极其被动的局面。

重演刘邦、项羽灭秦的线路不是梦。

“他们打他们的,我们打我们的。就让扬州兵去和我们在泰山的守军死磕吧,别忘了赤巾军最擅长的就是山地战。

“只要牵制住洛阳的敌主力,就算我们攻不进去,只要他们也打不出来,待我们巩固在中原诸州的统治,拖也能拖死他们。”

李靖将手里的麦芽糖棍子,狠狠地戳在地图标记“洛阳”的部位。

如果能速胜就打。速胜不成,那就固守发育。

这是临出发前,李明和李靖共同商定的两套战略,保证明军能立于不败之地。

因为在中原开战,在战略态势上对大明是极其有利的。

中原是大唐的经济核心,但不是大明的。

都是瓶瓶罐罐,唐军打起来束手束脚的。

大明在这儿多吃一块地,那大唐就要少吃一大口。

加上大明家里那位政治一百的神君,吞下的地可以很快转化为生产力,而又不会在维稳上耗费过大的精力。

此消彼长之下,虽然大明是攻方,但真正拖不起的其实是大唐。

兵临洛阳以后,赤巾军就站住不打了,对面能奈我何?

我在等大招,你在等什么?

等到将黄河南岸的中原地区全部消化,大唐还有什么资本和大明叫板?

就凭经济欠发达、山川纵横破碎的南方地区吗?

“既然唐军闭门不出,想把洛阳变成乌龟壳,那我们就要相应改换战略。”

李靖下达最新战略部署:

“我军的战略目标,不再是兵叩函谷关、进军长安,而是牵制住洛阳的唐军主力,保证大河后勤通畅,为彻底吞并中原争取时间。”

非常稳妥。

侯君集笑嘻嘻地搓着手:

“既然太上皇陛下把中原拱手让出,那我们就却之不恭了,哈哈哈!”

李靖点点头:

“所以,接下去的行动不可冒进。增厚前线兵力,筑牢营帐,防止对面的突然袭击。”

“遵令!”

众将听令退下。

刚走出大帐外,薛万彻就忍不住问:

“李卫公吃这么多甜食,是不是吃得有些多了?”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就在开会的这么一会儿时间,李靖吃的甜食光种类就得有个十七八种。

每块都齁甜齁甜,让人牙疼。

但老将居然一点也不带停,一口气吃了一大堆,而且还甘之如饴……不不,这个形容在这里恐怕不大恰当。

以前他是这样嗜甜如命的吗?

“而且你们发现没有,李靖将军好像比以前瘦了?”薛仁贵又问。

大家也纷纷点头:“确实。”

吃得多,人却瘦了。

坏了,咱家老主帅该不会得了什么“消渴症”(糖尿病)之类的怪病吧?

…………

营帐之中,李靖全神贯注地盯着地图,脑海里有无数个念头闪过。

兵粮几日能运到营中,柴禾和水应在哪里取,何处扎营最合适,甚至连将士的每日拉撒应该埋在何处不会污染水源……

他的大脑就像一台多线程计算机,一刻不停地计算着最佳策略。

大兵团作战,需要兼顾的方方面面太多了。

管着十几万精壮小伙子,光是如何按时把军粮分到每个人手里,都是一门极其浩大的系统性工程。

更别说让他们行军打仗了。

虽然有一整个参谋组替主帅分担一些不重要的工作。

但魔鬼在细节之中,李靖仍然要把各方面的要素都在脑子里过一遍,保证己方没有漏出什么大的破绽。

大规模战争,不是比谁更能打,而是比谁错误犯得更少。

咕噜……

想着想着,李靖的肚子又开始叫了起来。

他下意识地顺手一摸,以前圆滚滚的将军肚都瘪下去了不少。

一阵低血糖的晕眩紧随而至。

不过好在他早就习惯了,扶助桌案稳了稳身子,立刻往嘴里塞了一块奶酪蔗糖浆樱桃。

血糖得到了补充,避免了明军主帅饿晕过去的惨剧。

要是让史官记在了史书上,后人还以为大明人吃不起呢。

“不对劲,总觉得哪里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