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草木皆兵(字面意义)

他以为自己在二圣的眼中立场可疑,却没想到仍然能荣获信任,担此重任。

李世绩已经有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了。

当庞大的舰队进入黄河入海口,两岸的城池已经近在眼前时。

他的这股热血便再也无法抑制,一脚踩上船帮,抽出佩刀大喝:

“随我南下,剿灭叛匪!”

…………

大唐的舰队在无垠的大海上或许如沧海一粟,但在内河河道上,他们就是名副其实的庞然巨物。

艨艟八百,舸舰过千,护送着大唐最珍贵的六万精兵,以及他们的战马、盔甲、补给等各式配套物资。

终于告别了大海,战士们士气陡然高涨,一个个跃跃欲试。

而横在这支无敌舰队面前的第一道障碍,是穿梭在黄河两岸、像蚂蚁一样的大明补给船队。

“进攻!”

没有一丝犹豫,李世绩的舰队立刻展开攻击队列。

吊诡的是,当大明的补给船队第一次发见黄河航道上的不速之客时,他们并没有惊慌、疑问,或作死地上前核实对方身份。

而是在战舰的护送下,有序地开始向大河北岸撤退,一刻也没有耽搁。

此情此景,让李世绩不禁眉头皱起。

虽然嘴上“伪明伪明”叫个不停,但不代表他不认可明军的作战素养。

经常带兵打仗的朋友都知道,打仗不难,难的是打不过的情况下如何有序撤退。

毫无疑问,明军的官兵展现出了极高的素质。

“如此精兵强将,本是同根生,却不得不同室操戈,空耗国力……”

李世绩心中也不免感到唏嘘。

可是唏嘘归唏嘘,该下的黑手还是得下。

在他的指挥下,唐军以撞角艨艟在前,战舰紧随其后,整齐排列如一堵高墙,向敌方猛扑过去。

这时,他发现明军的船团中,留下了几只小船停在原地。

他瞳孔一缩。

几乎在同时,明军的阵营中射出一发发火箭,点燃了属于己方阵营的这些小船。

烈火很快烧断了船锚,无人的火船登时就像断了线的风筝,顺着黄河的水流,载着熊熊烈火,一头向下游的唐军冲去。

木船最怕的就是火。

因为黄河河道相对狭窄,唐军的船队太密集了,也顾不上队形不队形的,立刻四散。

所幸,明军大约也是临时应对,所以火船并没有准备很多。

除了让唐军的舰队阵型大乱以外,并没有造成“火烧连营”那样的重大损失。

倒是有几艘船只在机动规避中,不慎搁浅。

黄河的浅底全是泥沙,一旦陷入,很难脱困。

李世绩担心船队停留时间过长会遭到更多纵火船的袭击,更担心停留时间过长会导致战略目标过早暴露,只能无奈下令:

“大部队继续前进!”

大唐舰队重新集结阵型,路过搁浅的同袍,继续沿大河西进。

在视野的最后,他们能看见,明军的舢板船只像蚂蚁一样,附在搁浅船只的周围,将这些高价值的俘虏往北岸拖。

明军是很讲武德的,绝不会杀降,所以这些战友的性命无虞。

只是,在明军的战俘营里蹲过几天以后,这些接受了思想改造的战友是否还能称得上“战友”,就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

些微损失,并不能迟滞李世绩前进的步伐。

因为整个战略的核心,就在一个“出其不意”。

李世绩并不恋战,率船团一路驶过齐鲁沿岸,驶过齐州、郓州、滑州……等地。

一路直插东都洛阳东边的郑州。

郑州一旦陷落,围攻洛阳的明军就被彻底切断后路了。

南边是颖水,北边是大河,西边是洛阳坚城,东边是李世绩所率的主力。

都不需要直接动手,只要围困一段时间,兵粮寸断的李靖部,将会不战自降!

“上岸!”

李世绩一声令下,唐军战船纷纷靠岸。

郑州也是李世民陛下精心挑选、钦定的登陆场地。

这里河道宽阔,两岸地形平坦,是登陆作战的理想场所。

唐军立即卸下人员和辎重,明军似乎完全没有察觉,根本没有派出部队骚扰。

但是李世绩知道,自己没有时间磨蹭。

说不定在哪个阴暗的角落,明军的斥候正在观察他们的动向,并随时可能回报,打草惊蛇!

而李世绩的对策也很简单——

“全军出击,封锁郑州!”

…………

几乎没有做出什么抵抗,郑州就“光复”了,又双无血开城,喜迎王师。

李世绩骑着高头大马,从正城门进城,给第一阶段军事行动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除了某些小细节让李世绩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比如郑州城的坊墙被全部推倒,随处可见商贩摆摊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