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李二:还是你李明更胜一筹啊!

“你虽然有些小聪明,在政治经济上能有些建树。

“但是在战场上,还是不如你阿爷远甚啊。只要我一亲自出手,你攒起来的这支所谓‘赤巾军’,也就原形毕露了吧,哈哈~”

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

李明确实在治国上有他的独到之处,能白手起家,把贫瘠的辽东之地给建设成“大明”这样一个格局政权,甚至还能和大唐掰掰手腕。

如果放到别的朝代,妥妥的开国之君。

“可惜啊可惜,他碰上的是我。在作战的能力上,他终究还是缺乏了一些历练,比不上他的老爹。

“打仗打不过我,这就是他的败因。”

同为天子,而且还是开国皇帝,李世民的性格是非常争强好胜的。

如果性格佛系一点,不争强不好胜,他也爬不到如今的地位,达成今日的成就。

所以对他来说,能把试图挑战他能力和权威的李明给打下马,他是打心底里感到快乐的。

是学童得了全班第一的那种最纯粹、最本能的快乐。

全天下怎么能有比朕还牛逼的君主?就算是朕的好大儿也不行,一定得是朕天下第一!

而如今战争的形势已经很明朗了。

李世民无可争议地胜过了李明。

因为和大唐这边的号称“五十万”不同,泗水河畔饺子馅儿里的那二十多万明军,那可是实打实的战兵。

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培养成本高到爆炸的精锐野战军。

这个饺子馅儿如果能完整地消化掉,那大明就可以不用继续玩了,可以打出gg双手离开键盘了。

因为李明必输无疑。

这可是二十万的兵力缺口啊。

就算李明的内政能力再强,也回天乏术了,战场上的巨大劣势,是不可能一下子就弥补过来的。

养兵千日,全部输光却只在一瞬之间。

而大唐显然是不可能给对面这个慢慢发育、舔舐伤口的机会的。

“这场战役结束以后,不可懈怠,要再接再厉。

“渡过黄河去,北伐河北,辽东,高句丽!”

李世民虽然在战术战役细节上犯懒,但是在大战略上是绝不敢懈怠的。

他不会给李明留下任何一丝翻盘的机会。

要抓住这个在战场上好不容易打出来的优势,一波把大明推平!

毕竟,对面可是李明啊。

要是放松一些,让那只打不死的小强缓过一口气来。

鬼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毫不留情,斩草除根,妙算滴水不漏,这是李世民对敌手的最高礼遇。

“争储之战,就此结束了么……”

李世民不禁感慨道。

“可惜,李明本应该是那个最适合统领天下的人。只是投错了胎,生错了肚皮。这也是天下人的不幸啊……

“嗐,他自己打仗打输了,怨不得别人。

“以后给李承乾、李治打打下手吧,就是不知道等到我百年以后,李治会不会放过他……”

李世民的视线迷茫地望向天空,又很快收拢了来。

“儿孙自有儿孙福,百年以后的事情,就我能管的,也轮不到我来操心咯。”

他很快抛下感怀的思绪,收拢心神,专心致志地思考起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自从中风以后,他就想开了很多,绝不陷入精神内耗。

李明、李唐宗室、整个大唐将来的走向会如何,这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他是没这个能力去管了。

他能做的,就是把握好大方向,在他驾鹤西去以前,彻彻底底地确立嫡长子继承制。

让“大唐”这个先天带着“政变”基因的王朝,将来能步入正轨,修复继承制度的缺陷,别每次换皇帝都要闹出一番腥风血雨。

而要达到这个目的,他还差临门一脚——

“把李明的军队彻底剿灭,把李明彻底打垮。

“天下人或许会损失一位可能的好皇帝,但是得到的,是整个王朝的长治久安。”

李世民喃喃道。

一任皇帝和一整个王朝,孰轻孰重,李世民觉得自己是拎得清的。

他那颗因为疾病而有些锈蚀的脑子,仍然飞快地运转起来。

后续该如何北伐,如何能在李明缓过气来之前把他的老巢给端了,政策是应该延续还是拨乱反正,新纳入的民众应该如何治理,降将降卒应该如何安置……

一个又一个让人头秃的问题在他脑海里闪过……

就在这时,传令慌慌张张地闯了进来。

“陛……报告陛下!”

李世民的眼睛慵懒地扫过了那个不解风情的大头兵,浑浊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严厉。

他的声音低沉:

“发生了什么事?”

打断了朕的思考,最好有事。

“陛……陛下,出事了!”传令兵艰难地咽了一口水:

“叛匪……跑了!”

…………

“跑了?”

李世民初闻这则如同晴天炸雷似的消息,痴痴傻傻地重复了一遍,满脸错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