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战时经济

经对方这么一提醒,老兵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确实如此。

打仗是一件很耗国力的事情,更何况还是和大唐这样的巨无霸打一场全面战争。

他这个老兵油子在军队里待久了,或许没有切身体会,可是逃难的老百姓对此可是太有感知度了。

就在这几个月里,税收飙升,商贩断绝,劳动力短缺。

别说翻修老旧的水利住房了,大量良田失去了主人的打理被抛荒,都长满了野草。

可以预料,到了明年,大唐几乎必定会陷入粮食危机。

可是在这边的大明,民间的气氛却完全不一样。

大家该干嘛干嘛,不论是生产建设、还是生活娱乐,完全不受战争的影响,可以用“民不知战”来形容。

仿佛大明只是在用一只手,随便和大唐打打似的,而大唐那边已经疲于应对了。

场面上目前看起来好像势均力敌,但是谁更厉害,老百姓一目了然。

“我觉得大唐赢不了。”那汉子压低声音,发表着失败主义言论。

老兵满不在乎地耸耸肩:

“谁关心长安那娘们儿唧唧的皇帝?我只关心自己的下一顿饭在哪儿吃。去高句丽衙门给发钱,所以我就去。”

“呵呵,是啊,咱老百姓只关心过自己日子。”

…………

从山西中原来的移民要进入东北,平州是必经之路。

一进城,他们就被这繁荣的街景给震撼住了。

亭台楼阁鳞次栉比,自不必说。

但是最打动他们的,还是这浓浓的烟火气。

路边的小摊贩,喧闹的酒肆,摩肩接踵的行人……

一切都很熟悉,但又是那么的陌生,让刚脱离战区的众人生出了恍如隔世之感。

至少在他们眼里,这场争霸战谁能赢到最后,已经不需要讨论了。

“那里有施粥摊,可以去歇一歇。”

带队的吏员向流民们指了指路边的几处棚子。

是的,这些流民进入大明,非但没有遭到白眼,官家甚至还贴心地为他们配备了“导游”,在去东北的一路上全程陪同。

这些可都是自愿前往东北的冰天雪地、去战天斗地的宝贝疙瘩啊,早就被北大荒的各个生产队预定了,千万别折损在了半路上。

而这又能让初来乍到的流民们感到宾至如归,感觉自己浑身充满了斗志,誓要做好拓荒者,为大明的封建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温一碗粥,来一碟烘青豆。”

老兵一屁股坐上了施粥摊的条凳,便熟门熟路地点起了单。

这一路上,他们的吃饭问题都是在这些类似高速服务区的摊位上解决的。

“好咧。”

回应他的是一个温和的女声。

老兵下意识地抬头,见端庄优雅的中年妇人端着粥,款款向他走来。

妇人穿着低调的棕黑裙袍,料子……孤陋寡闻的老兵也看不出好坏。

但他莫名觉得,对方浑身上下都散发着贵气。

奶奶的,平州人真有钱,女小二都能保养得那么好……

老兵发着呆,丝毫没有注意到,带他们来的吏员紧张得浑身绷直,大气不敢出。

“您的粥,吃饱了去好好建设东北吧。”

妇人稳稳地将碗摆在他面前。

老兵随意地打趣道:

“平州的风土养人啊,我还以为是太后亲自来招待我这个落难的老头了。”

那妇人愣了愣,掩嘴笑道:

“如果太上皇陛下没有将吾休了的话。”

“啥?”老兵没听懂对方的意思。

就在这时,一队人马一脸严肃地来到了摊子上,略过流民,毕恭毕敬地向那位微服私访的中年妇人抱拳。

“殿下。”

什么什么下?!

流民们立时呆若木鸡。

那妇人向痴傻的众人轻轻点点头,便在人马的簇拥下离开了此处。

老兵端着碗的手在微微发抖。

…………

肩负着“宣传”任务的杨后中断了在施粥铺刷好感的任务,回到了马车上。

“房相、长孙相根据陛下旨意,草拟了最新的政令,请您过目。”

韦待价双手将一纸折子递进了车窗。

“国家大事由你们决定便可,吾不便干政。”

杨后嘴上这么说,素手已经将政令接过,轻轻展开。

李明陛下御驾亲征、在中原前线亲自卖头,但大明国内总归是要有一个最终拍板人的。

这个重任,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母后杨氏的肩上。

哎呀,当妈的怎么会篡自己儿子的权呢?

想篡也没法篡啊,大明的权力结构被李明搞得错综复杂,就像几团被小猫玩过的毛线。

除了李明本人,谁都解不开,理还乱。

“唔……这是?!”

杨后仔仔细细地读了一遍,又合上折子细细回味一番,长长叹了一口气。

“是么,收紧民间开支、暂停大规模建设、统一调度财政……

“这仗终归是打到了这一步么……”

终归是要转战时经济了么。

韦待价解释道:

“和大唐正面对垒,同时还能维持国内民生不受影响这么久,已经殊为不易。

“只是战争已经进行到关键时刻,成王败寇就在此时。”

“吾明白。”

杨后干脆地将折子退了回来:

“转计相房遗则,照此办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