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战略性模糊

当李明轻轻离开父亲的房间,将大门重新合上时,外头正哭声一片。

李靖领衔,白天还互相攻伐得不亦乐乎的明、唐诸将,现在正其乐融融地跪在一起,哭得不亦乐乎。

给您妈哭丧呐……李明听得脑壳痛,心烦得激烈吐槽。

但是与此同时,他的泪腺本能地分泌大量泪液,随便挑了一位眼生的唐军将领,和他一同抱头痛哭,以示明唐两家摈弃过往、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

一边假哭,一边嘴里还念念有词:

“苦了你们了,真是苦了你们了……”

那位唐军降将——也就是程知节——看看自己的新领导,又看看旁边睁着大眼记录此时的八卦史官和记者,汪汪干嚎起来。

“嗷呜~嗷呜~”

他现在是字面意义的“欲哭无泪”。

假哭了一晚上,已经一滴也没有了。

新·大明军队高层的第一次团建,在一片祥和的啼哭声中落下了帷幕。

可将军们的工作完成了,皇帝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李明忍着打哈欠的冲动,努力让疲劳的大脑动起来。

一上手,他老爹就扔了个棘手的难题给他——

是否保留“唐”这个朝代?

这似乎只是一个名字的问题。

但名字可不是小问题,是埋着大坑的。

陆上随便拉一个人改名改姓,尚且极其困难。

给全天下千万人改称号,那更是要慎之又慎。

如果不听老爹的,将这场战争定性为改朝换代之战,将国号改成大明。

那么广大南方地区暂且不论,关中、陇右和一部分中原地区肯定是心有不服的。

有种被辽东、河北佬联合殖民的屈辱感。

这就埋下了地域矛盾的祸根。

等慑服于李明武勇的一代故去以后,难保这些地方的人会不会蠢蠢欲动,给他一手建立的大明王朝来一个反方向的“安史之乱”。

但是如果听老爹的,把国号改回去,也一样会踩雷——

大明的核心领土肯定会不爽。

用完即弃是吧,没有统战价值了是吧?

归根结底,国号问题折射出来的,还是如何抚平战争双方的矛盾问题。

如果处理不好,难保不会演变成动摇国本的“国本之争”。

怎么能做到既要又要,让两伙迥然不同的“朴实百姓”都满意呢?

事已至此,考验的是领导者的端水能力。

而且一边端水,一边还得脚踩两个鸡蛋。

“真是给我出了一道难题啊。”

李明轻叹一声,倒也并不感到为难。

这种足够文官集团“大礼议”几十年的重磅话题,对端水大师来说,无非是稍稍动动手指的事。

…………

不日,一条爆炸性新闻迅速传遍了大明的临时首都,平州行在。

《平州日报》头版头条:叛军投降矣,伪帝逾逾退位。

全城爆炸。

“叛军集体归降,我们赢了!”

百姓一时欢声雷动,全场沸腾。

战争可算是结束了!

虽然平心而论,这场仗其实并没有持续很久,属于“我还没用力、你就倒下了”的情况。

除了在最后收尾阶段,油价“略”有上升以外,战争并没有给民间的日常生活带来多大冲击,大明百姓基本是无感的。

但是,打赢了总归是一件大好事,值得举国欢腾。

…………

平州中心的一处宅邸,姑且被称作“皇宫”的地方。

李治的“寝宫”——其实也就是一栋精致的独门小院。

“两只黄鹂鸣翠柳……”

李老九正在一边吟诗、一边作画,一如往常。

在平州住下以后,他便一步都没有离开这里,甚至甚少离开自己的屋子,成天把自己闷在屋里写字画画。

他听说这样的爱好比较养生。

可以让自己活得比较久一点。

“叛军降矣!”

窗外冷不丁传来民众激动的吼声,吓得他手一抖,在画布上划出一道深深的刹车印。

李治的住所还不至于被安排在大马路边,与外部有高墙和园林相隔,是一处闹中取静的惬意之地。

只是和规模夸张的太极宫相比,这处小宅、乃至整个大明“皇宫”,就显得有些狭小逼仄、过于“亲民”了。

平时,这里烟火气挺浓,给生在深宫的李治不一样的体验,他并不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