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院子里的众人

……

贾家的事儿也就说到了这里,再来说说后院儿赵家的事儿。

赵泽生他姐,名唤赵玉兰,今年二十有三,生得眉清目秀,尤其是一双杏眼,水灵灵的。

她平日里在纺织厂的缝纫组干活,针线活计是出了名的好。

今年也准备嫁人了,这事儿在胡同里传开,少不得引来街坊四邻的议论。

院子里接二连三的喜事儿,先是前院老何家娶媳妇,后是旁边李家嫁闺女,这一桩桩红事儿,也让赵泽生他娘赵寡妇着了急。

赵寡妇是个精明的人,盘算着自家姑娘的年纪,生怕被拖成了老姑娘。

这不,前几日见着给何雨柱做媒的施婆子来串门,赶紧把人让进屋里,又是沏茶又是递瓜子,央她帮忙找个合适的人家。

要说这施婆子,可是这一带有名的"红娘",经她撮合的姻缘少说也有二三十对。

如今这男多女少的光景,好姑娘家都是香饽饽。

施婆子看在赵寡妇也算是出了五块钱的份上,也确实是出了力了。

不出半月,就给寻摸了个好人家。

男方姓周,在家排行老幺,上面的哥哥姐姐早就都成家了。

周家祖上三代都是老京城的坐地户,住在正阳门附近的四合院里。

老爷子在供销社当会计,家里有些门路,自然给小儿子也安排去了副食品厂里做了个办公室的活。

虽说只是个文书,但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每月二十八块的工资,在这年头也算体面。

最难得的是,厂里给单身职工分配了宿舍,虽然是筒子楼里的一间小屋,但收拾得干净利落。

赵玉兰嫁过去就能跟着男方一起住宿舍,省去了跟公婆同住的烦恼。

王婶子打听了男方的品性,说是老实本分,不抽烟不喝酒,这才放了心。

两家相看过之后,都觉得合适。

定亲那天,周家送来四色礼:两斤白糖、一包红枣、两条前门烟、外加二十块钱的彩礼,家里还准备着给小两口买个自行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婶子笑得合不拢嘴,连声说这姻缘是前世修来的福分。

婚期就定在来年开春。

这桩婚事,在这条胡同里,也算是一个好姻缘了。

……

等赵泽生看着自己姐姐穿着红色的嫁衣出了门,被姓周的用自行车带走了,心思也开始活泛了起来。

他蹲在院门口的青石板上,望着远处的巷口,手指无意识地抠着石板缝里冒出的青苔。

他本来就想着当兵。

这念头像春日的野草,在他心里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