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桐坐在首位,低头看向手中的文卷,看好名头传递下去,“这里是蜀州近年来出现的问题,还有我自己对蜀州明年的一些规划,你们拿到手之后,我们一条一条的看,能不能改正,能不能实现。”
“蜀州世家的事情因为战事已经解决大半,赵家与蜀同休,也看出世家对一地的破坏,现在捐出大半的家财,也分了家,只留了一脉,所以,现在的蜀州目前不会有世家之害。”伍桐看着在场的所有人,“在座的诸位都是受过世家恩养,我希望今后为蜀州、为蜀州的百姓鞠躬尽瘁,不想听到你们为了哪一姓哪一家再做错事。”
“第二个问题,官员的贪腐问题,这个我和赵知州、严郡守都谈论过,没有什么好的手段,只有严苛法令,加强约束而已,你们若是有什么办法,可以说出来研讨一番。”
伍桐说完,看着场中几人,等了一会儿,也没有人出声说话。
“下一个问题,蜀州的文教问题,一直以来蜀州的文教不算太好,毕竟因为历史遗留因素,柴周朝廷不信任蜀州籍的官员,而蜀州虽然出过几个有名的大儒,但和各地交流不便,近些年的科举,蜀州都在中下,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也是因为世家,蜀州府库现在不缺钱财粮草,所以要建书院,建学校,给蜀州的孩子一个读书的机会,我是想播出一部分钱款用作教育专项资金,现在我们也有水泥,三个月就可建造可供数百人学习的学校,位置也有,钱财也够。”
伍桐拿着炭笔在自己的文件上点了几下,“我想明年先在你们三郡建造十所小学,给七到十五岁的孩子提供教育,教师,生源,这是紧迫的事情,你们有什么想法?”
赵绪转头看着三位郡守,先是笑了一声,“老夫补充几句,肃国公在锦阳也建了两所学校,云华学院和一个附属小学,这个等到会后,你们有时间可以去了解一下,也可以去参观,这两个学校教的内容不是我们传统的四书五经,当然这些也要学习的,只是小学面向的是蜀州的全体百姓,百姓的孩子不可能一辈子也去说之乎者也,他们要学的是更偏向于实践的,比如怎么增产田亩,怎么育肥牲畜这些,所以这个教师,主要的是思想问题,你们要去解决。”
读书回去种地?
严勇是看过书的,也担心身旁的两个同僚会说错话,所以严勇先开口道,“这个问题,在资石县肃国公和下官说过,下官的想法是,请秀才去教国学,请有经验的老农来教实践,资石县县令和下官的想法差不多,不过他提出一个,每个月要请云华学院的老师,或者优秀学生来进行指导。”
伍桐点了点头,狄子旭提出这个建议是没问题。
“另外,我再补充一点,这一点要在入学的时候和家长说好,学生要学的不只是农业,也会有数算,工匠技艺等等,具体的你们手上的文件都有,我就不赘述了,另外,学生如果有优秀者,学校会推荐他去云华学院深造,这一点说清楚,在云华学院是没有费用的,由蜀州财政负责。”
伍桐讲完,抬了抬下巴,“你们两个有什么想说的吗?”
小主,
张望看着手中的文件,闻言说道,“肃国公,下官已经知晓肃国公的意思,文教一事关乎蜀州未来,让百姓之子都去学习,恐怕百姓不会同意啊,十岁的人已经是重要的劳动力,家中农活都要参与,若是去上学,家中的田亩怎么办,肃国公还要重新均田,百姓手中的田只会更多,没有人耕种怕是会荒芜。”
杨放也说道,“四书五经肯定是要找秀才教的,可是,不仅教典籍,还要教种地,有些人会觉得有辱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