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调入特区以后的仕途和前景,那就不是这个小县城的人能够比的。本着结交一番有好处的原则,一大堆的同僚都来给王顺一家送行。盟管是同一个部门的结识的,关系好的还是什么的?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人都来给王顺一家人送行。王顺和赵怡夫妻俩人疲于应付,最后还是王顺的老领导出面,挡下了一部分人才,解决了麻烦。一家四口,浩浩荡荡的往特区出发。
大宋帝国卫京特区南大门处,如果说大宋帝国最有钱的地方,除去东江之外,就是特区地区本身被开了特例,允许搞土地财政,再加上相关的资质进入。再加上大量的资本进入特区的土地和相关的财政,那堪比爆表。虽然多数属于是固定资产,不是移动资金,不过特区银行已在组建过程中,马上就可以筹集资金进行组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等的山石刻着牌坊上面刻着大宋帝国卫京特区欢迎您。特区治安局交通治安队派出专人在四个门口进行迎接及引导,毕竟特区真的和外面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由于某位顾问的缘故,所以特区的风格无限接近于民国时期的上海滩。
交通治安队第一大队的两名治安官,远远的就望见了王顺,他们乘坐的外地挂牌的马车拦了下来之后。
两名交通治安官走上前,向王顺敬了一个礼,开口说道:"先生,你好。这里是大宋帝国卫京特区,区域内根据特区相关规定,外地车牌不得擅自出入,请汇报你们来特区的目的。"
王顺拿出知县和卫京特区组织部下属的人才引进科出具的文件开口说道:"在下王顺,刚刚通过特区人才引进招募考试,这次是来报到的。"说完,让妻子赵怡拿出,原单位的出函和特区组织部下属的人才引进科出台的人才引进条例文件。
帝国新政以来最值钱的,除了土地,财政政策之外,就是相关的人才了,建筑这行又是人才的大头,帝国各方面大量工程启动,基建行业和相关行业也在发展。通力特区作为帝国市政项目和近代化工程的重要部门,对于建筑行业的通力非常高,相关的人才引进也就非常的频繁,甚至于不少的陆军工程建设部队,有军籍和军衔的挖了过来为特区的建筑行业做贡献。
年长的治安官接过文件之后,进行了一番核验之后,开口说道:"王先生,你好。欢迎你加入卫京特区,成为卫京特区的一员。"
随后,治安官招呼一声,一名身穿粗布的引导员来到马车前,开口说道:"特区的变化比较大,王先生可能会迷路,这是特区专门给像您这种外来的人安排的,引导员跟着他走,会顺利许多!"
王顺没有拒绝给引导员行了一礼之后,让夫人拿出几枚铜钱。引导员拒绝之后开口说道:"但这就不必了,我们引导员是归属特区市政部也是政务编制的成员之一,每个月的俸禄够吃,而且待遇也是拔尖的。"
在引导员的引导下,马车进入特区,特区的街道是清一色的水泥路,这不足为奇。帝国水泥的价格早就跌了起来,甚至一些稍富裕的村庄都能自主修路。比较少见的是特区的街道,干净无暇,路上没有任何垃圾,也没有摊贩,整个街道是干干净净,并且每隔几米都有一个桶。
王顺开口问道:"小哥,怎么称呼啊?"引导员开口说道:"大人客气了,在下姓胡名胡安退伍军人安排到引导部之前,是帝国新编陆军第一师列兵。"王顺开口说道:"那巧了,我也当过兵。帝国陆军工程建设部队政教员。"两人都是军伍出身,所以很谈得来,一边谈东谈西,扯天扯地,终于扯到正题特区。
特区的卫生是重要指标之一,无论是工厂,企业还是商户,包括普通的住户,特区的卫生指标都是很重要之一。如果不达标,是要缴纳巨额的罚金,并且要定期义务进行清扫公共卫生。如果卫生相关方面合格的企业和商户只要达到一定的次数,可以获得优良商户的名号,拿到一定的优惠。
王顺开口说道:"胡兄,先带我去特区城建局报到,劳烦你把我妻儿老小送到临时住宅去。"胡安开口说道:"没问题,对了,特区有些复杂,要不要我先把你送到城建局再送过去,否则我怕你迷路,又耽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