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允点点头道:“炉子跟蜂窝煤倒也罢了,但煤矿却是得注意安全,这煤矿一旦出事,里面的人就出不来了。”
阿回赶紧点头道:“您放心吧,都注意着呢。”
苏允笑了笑,毕竟是老伙计了,也是信得过的,便打算回延州了。
但他却被阿回给拉住了。
苏允回头看阿回,阿回道:“阿允,我看这西北比汴京还要苦寒,这来了一个月时间,连半片菜叶子都没有见着,咱们搞个地洞子吧,这个更挣钱啊!”
苏允闻言笑了起来道:“你想搞?”
阿允认真点头道:“这个煤矿、蜂窝煤、还有炉子,以及开采的岩盐,你都是将其作为鄜延路军的资产,咱们也不能自己什么都没有是吧?
之前我就想搞了,但这西北燃料紧缺,也没有办法搞,现在有了煤矿,这地洞子自然可以搞了。
这大西北虽然不比汴京,但有钱的大家族亦是不少,咱们搞个地洞子,一个冬天整个数十万贯大约没啥问题。”
苏允闻言笑了笑,道:“你想搞便搞吧,不过煤矿这边的事情你得安排妥当了才行。”
阿回喜道:“你放心吧,我也是带了不少人过来的,都是得力的帮手,不用担心。”
苏允安排了诸般事务之后,便回到了延州。
这出去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给鄜延路军置办了几个基业,一个盐矿,一个煤矿,一个煤炉场,一个蜂窝煤场。苏允开始算账。
先是盐场,这个盐场仅仅是个开始,苏允算得是整个陕西六路每年的食盐市场总值。
陕西六路人口大约八百万左右,根据他所查访的数据,人均每日食盐大约是十五克,每月便是将近一斤,一年下来每个人至少得吃上十一斤的盐,而大宋官盐的价格一斤是四十五文,也就是说,陕西六路每年的食盐市场总值是三十九亿六千万文,也就是说,总值大约是五百一十四万贯左右的市场总值。
而这还不算牲畜所需要的食盐,牛马亦是需要吃盐的。
煤矿暂时的产出以产出的盐以及蜂窝煤为主,因此暂时不计收入,主要还是计算蜂窝煤的盈利。
一个煤炉每天如果只是取暖,大约每天烧三四块蜂窝煤,但若是加上做饭,则需要八块左右,这个大约是一家五口的量。
按照这个量来算,五口之家,每月需要二百四十块蜂窝煤,每年需要两千八百八十块,八百万人一年需要460800万块蜂窝煤,每一个块蜂窝煤就按照一文钱来算,那便是六百万贯的市场总值。
至于煤炉子大约就是个配套,在基本满足之后,之后每年有个几万贯的收入算是不错了。
所以,这几个产业加起来年产值大约是在一千一百万贯,鄜延路军自然没有办法完全独占市场,但若是能够拿下来四五成的市场,每年便有四五百万贯的收入,纯利润也可以到二三百万贯的规模。
这个钱不少了,但苏允算了一下养兵费用的时候,顿时又皱起了眉头。
若是按照他的方式来练兵,一个骑兵每年至少要耗费两百贯,一个步兵也要耗费一百贯左右,也就是说,就三百万贯的钱,大约也就只能养得起一万骑兵加上一万步兵!
怪不得大宋每年的军费大约要占岁入的七八成左右,毕竟按照这种养兵费用,的确是需要这么多的钱啊!
不过好在这些钱不是全要他自己出,朝廷还是会负担下一些的,枢密院等部门克扣的费用,大多是以兵饷为主,至于兵器、粮秣之类,朝廷再怎么克扣也要给的。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所以有了这三百万贯横财,鄜延路军将会过得十分滋润,而苏允的军改也可以搞起来了。
苏允回去之后,便召集了章楶、祁克勇、折可适、王舜臣等人一起开会,商议接下来进行军改的事情。
实际上这会儿已经不需要所谓的军改了。
所谓军改,改的是军费,但现在苏允不打算动军费这一块,那就不用大动干戈了,只需要按照静塞军的方式进行操练就可以了。
苏允将几个产业的事情跟章楶、祁克勇等人一一说了个明白,众人顿时精神振奋,有了这些收入,他们鄜延路军可就要牛大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