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禁城,就建在当年燕王府的地基之上。
“臣明日就举家迁往北京,日夜监工,保证三年内全部完工!”
徐闻拍着胸脯保证。
他也很急,有大量的投资在北京。
男人,没钱的可以玩玩模型,有钱有权的造个城玩玩,那才是顶级享受。
迁都北京,此等大事当载于史书,流传后世。
于是徐闻也创造了大明官场的一个奇景,以兵部尚书的实职,行工部尚书之实。
但大家也都习惯了,这翁婿二人行事一贯如此,官职并不重要,徐闻那个越国公才是最关键的。
不知道是第几次来到北京。
这次,徐闻是铆足了劲,大搞建设。
现在他拥有几百年后土木老哥们最羡慕的施工环境,资金近乎无限,人力无限,自己就是上级,没有其他部门的掣肘,那还不大干快上。
而徐闻前期栽下的树,现在也结出了果。
门下第一批弟子已经能够利用各种科学方法开始对施工进行规划,土方的统筹调派,人员的流水作业,各项物资的进度控制。
整个北京城虽然变成了大工地,但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官员们也乐意在这位公爷手下办事,要钱的,徐闻不会吝啬,洪武朝立下的祖宗之法虽然不能变动,但是各种福利给足,对比同品级的其他官员,待遇足足是别人的几倍。
要权的,公爷放手让你干,负责权责之内,除了行使监督职责,其他绝不过问。
你要问这些官员有没有想借这个巨型工程捞一笔的心思,那当然是有的,但不敢动啊。
锦衣卫的赫赫大名,那是用滚滚的人头堆出来的,没人想用自己的柔软的脖子,去挑战冰冷的钢刀,老老实实拿该拿的钱不好吗?
当然也有例外,总有人利令智昏,妄图伸手,以为事情做得隐蔽,就不会有人知道。
最终,这些人都化作了四九城一天天加高城墙上的装饰品。
风干的人头高悬在旗杆之上,震慑其他宵小之辈。
永乐十五年。
一座崭新的紫禁城已经初具规模,最重要的承天门竣工落成,也就是后世的天安门。
接下来的一年。
当人们的目光都被日新月异的北京城吸引。
在南京鸡鸣寺中,一名面容枯槁,长须皆白的老僧,盘坐着,一言不发,永远闭上了自己的眼睛。
是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