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泉爱民如子,官声极好,汉王府刚有动静时候,就已经有人悄悄报于他。
王泉早有准备,已会同其他不满人士,溜之大吉。
布政司和都司两个衙门主要的情报,就是王泉提供的。
一个小小的七品通判,做出的事让朱高煦格外的恶心!
不但没能拿下此獠,反而对汉王府的招揽计划,造成了不小影响。
汉王府招揽山东各地官员屡屡碰壁,原本已经答应好的官员们,临时变卦。
有甚者,竟敢直接把汉王府派去的使者关押,同时关闭城门据守。
朱高煦这才想起来徐闻在山东频频会见官员。
他当时还笑徐闻沽名钓誉,装什么了,哪怕是七品官,徐闻也一样会接见。
现在回想一下,好像接见的官员中,大部分都是这种骑墙派啊!
眼前的事实让朱高煦更加焦躁。
他堂堂大明皇室,有着大义之名,说服力居然还比不上徐闻,当时对方只是一个国公!
当下除了那些被汉王府拿住把柄,写下投诚信的官吏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投靠朱高煦外,其他给朱高煦的,全是坏消息。
此时王斌等人来劝说:“陛下,现已起兵,宜早日进军,趁伪朝大军未至,先行将周边府县收入囊中,有此霸业基石,方能与伪朝一争长短。”
还有人建议:“陛下既举大旗,当与赵王联系,双方一南一北,互为犄角,让朱瞻基自顾不暇。”
对于这些建议,朱高煦统一回复:“朕乃大明天命所归,何须去联系他人,四处征伐,应是他们主动献与朕才是!”
诸位谋臣也没有想到,这才当了几天的自封的皇帝,脑子就坏掉了。
王斌也没有办法,毕竟自己选的主君,咬牙也得辅佐。
“先皇靖难之时,陛下就在身边,如今萧规曹随可好?”
考虑到朱高煦现在的情绪,王斌已经用尽可能委婉的语气来提示了,可对方暴怒回应。
“父皇当年登高一呼,应者云集,其他藩王无不竭诚欢迎,而朕在山东耕耘多年,天下官员都心向于朕,此事不过小小挫折,等朕登基的消息完全传播出去,一定会有人来投奔的,就朕这种威势,哪里比父皇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