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征伐西境

大燕宫廷 癸未时 1160 字 1个月前

………

治平八年正月二十日。

在这一日的早朝上,高策向文武百官说出,要接受丘兰国的求援请求,出兵西境,征伐吐黎国。

面对皇帝的这一决策,文武百官都知道皇帝醉翁之意不在酒,讨伐吐黎只是一个由头,皇帝真正想要的是收复西境。

不过百官都没有反对,因为如今国家实力愈发昌盛,以前失去的也要慢慢收回来了。

就这样,在无人反对的情况下,出兵西境的决策就这样定下了,高策亲自点将,由岐国公张羽领兵,八万西戎军任其调遣,进军方略也全权授予他。

内阁很快就已制订好战争预算,岐国公张羽在得到皇帝的诏令之后,当即带领城外的三千甲士奔赴大燕西部边疆。

………

在一切都准备就绪的情况下,治平八年三月十五日,岐国公张羽调集六万西戎军开赴西境之地。

燕军一入西境,犹如虎入羊群,西境诸国莫不敢拦,军队所到之所,百姓臣服。

不过西戎军打的旗号是讨伐吐黎,援救丘兰国,所以并没有打扰途经的西境小国,而那些西境小国也都很懂事,每当遇到燕军,必出城欢迎,以表示对大燕的顺服之意。

而燕军在张羽的带领下,军纪严明,对待无辜百姓秋毫不犯,得到了西境诸国的认同。

西境本就极大的受中原王朝影响,前魏朝的时候是这样,对如今的大燕也是如此。

不过这些小国都还在观望,因为他们还不知道这个新生的中原王朝实力到底如何,所以他们并没有像丘兰国那般,选择直接臣服,他们想看大燕是否能平定吐黎。

若是此番燕军顺利平定了吐黎国,西境诸国必然望风归顺,到时候大燕便能顺利掌控西境。

若是此番燕军拿不下吐黎国,不但收复不了西境,还会使燕国的威望大打折扣,以后就更难降服西境人心了。

高策对这些西境小国的想法了如指掌,所以才对张羽下了死命令,这一战只许胜不许败。

与此同时,吐黎国面对来势汹汹的燕军,并没有太大的忌惮。

或许是因为吐黎王仗着自己的国家实力在西境耀武扬威的时间太久,忘了自身与中原王朝的差距。

他还以为如今的大燕刚刚统一了天下,根本无力远征,即便勉强征伐西境,军队实力必然大打折扣,若是他才显得如此肆无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