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病篇第二十三(一)

岐伯嘿嘿一笑:“黄帝大爷,您别急啊,听我慢慢道来。这五十九刺啊,其实就是说咱们得挑五十九条经络上的穴位来扎。当然了,这五十九条经络上的穴位多了去了,咱们也不可能全扎,得挑些关键的。比如说,咱们可以先扎扎手阳明大肠经的商阳穴。”

黄帝一听,乐了:“商阳穴?这名字还挺有意思的,在哪儿呢?”

岐伯指了指黄帝的手指头:“您看,就在这食指末端的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的地方。这商阳穴啊,可是手阳明大肠经的井穴,泻热的效果杠杠的。扎了它,保管热邪嗖嗖地往外冒。”

黄帝一听,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那还有呢?”

岐伯接着说道:“还有啊,咱们再扎扎合谷穴。这合谷穴啊,在手背上,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它可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能调理一身之气,清热解表的效果也是一流的。”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连连点头:“不错不错,继续继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岐伯又指了指黄帝的胳膊:“您看这儿,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这曲池穴啊,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能清热泻火,疏风解表。扎了它,热邪就得更往外冒了。”

黄帝一听,眼睛更亮了:“这穴位听起来都挺厉害啊!那还有呢?”

岐伯嘿嘿一笑:“还有啊,咱们还可以扎扎足阳明胃经的厉兑穴。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它也是井穴,能清热通络,调和气血。还有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这足三里啊,可是胃经的合穴,能燥化脾湿,生发胃气,也是清热的好帮手。”

黄帝一听,乐得合不拢嘴:“哈哈,这穴位真是太多了,听得我都眼花缭乱了。不过,这五十九条经络上的穴位,咱们也不可能全扎吧?”

岐伯摇了摇头:“那当然不可能全扎了。咱们得根据病情来选穴。比如说,要是热邪在肺,咱们就多扎扎肺经的穴位;要是热邪在胃,咱们就多扎扎胃经的穴位。总之啊,得灵活变通。”

黄帝一听,连连称赞:“不错不错,岐伯啊,您这针灸学问可真是博大精深啊!那要是热病三天,身上热得跟火炉似的,气口和人迎脉都静悄悄的,这该咋整呢?”

岐伯一听,脸色变得严肃起来:“黄帝大爷啊,这要是身上热得跟火炉似的,但气口和人迎脉都静悄悄的,这就说明病情比较严重了,可能有死征啊。这时候啊,咱们就不能轻易动手了,得先观察观察。”

黄帝一听,吓了一跳:“啊?这么严重啊!那要是可以动手呢?”

岐伯点了点头:“要是可以动手啊,咱们就得赶紧动手了。这时候啊,针灸的效果可能就不太好了,咱们得考虑用其他方法来泄热。比如说啊,可以用刮痧、拔罐、放血等方法来泄热。”

黄帝一听,连连点头:“不错不错,岐伯啊,您这方法可真是多啊!那要是针灸的话,扎了针不出汗咋办呢?”

岐伯一听,哈哈一笑:“黄帝啊,这要是扎了针不出汗啊,就说明热邪还没被彻底赶出来。这时候啊,咱们就得加大力度了。比如说啊,可以多扎几个穴位啊,或者把针留得时间长一点啊,或者用手法捻转提插一下啊,总之啊,得想办法让热邪赶紧出来。”

黄帝一听,乐得直拍大腿:“哈哈,岐伯啊,您这方法可真是绝了!那我这热病三日啊,是不是也可以扎扎这些穴位呢?”

岐伯大夫一听,赶紧摆了摆手:“黄帝啊,您这可别瞎琢磨啊。咱们这针灸啊,可是得根据病情来选穴的。您这热病三日啊,到底是啥情况啊?是风寒还是风热啊?是实证还是虚证啊?这些都得搞清楚才能动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