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病篇第二十三(五)

黄帝一听,乐得直拍大腿:“哈哈,岐伯啊岐伯,你这针灸课讲得真是太逗了!不过话说回来,就这么简单几个穴位,就能搞定热病、体重、肠中热?不太可能吧?”

岐伯微微一笑,说道:“黄帝啊,你可别小看了这几个穴位。它们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作用可大了去了!就像咱们平时吃的那些小吃,虽然单个儿看起来不咋地,但组合起来,那就是一顿美味的大餐啊!针灸也是这个道理,选对了穴位,用对了方法,那效果绝对是杠杠的!”

黄帝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又问:“那岐伯啊,你说这放血疗法,有没有什么讲究啊?比如啥时候放、放多少、放完之后要注意啥?”

岐伯一听,心想:这黄帝还真是细心啊!于是他耐心地解释道:“放血疗法嘛,确实有点儿讲究。首先啊,得选对时机,一般是在病人热气最盛的时候放,效果最好。放多少呢?这个得根据病人的情况来定,一般放个几滴到十几滴就行了。放完之后呢,要注意给病人喝点儿温开水,补充一下体液。还有啊,放血的地方得注意消毒,别感染了。另外,放血疗法可不是万能的,得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使用。”

黄帝继续问岐伯:“哎,岐伯啊,我这心里老有个疙瘩解不开,你说这黄热病吧,它怎么就能让人肚脐周围疼得跟刀绞似的,还连带着胸胁那块儿胀得跟要爆炸一样呢?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啊?”

岐伯一听,嘿,这问题有意思,便捋了捋他那长胡子,慢悠悠地说:“黄帝啊,你这问题问得好,咱们中医讲究的就是个阴阳平衡、气血通顺。这黄热病吧,说白了就是体内的湿热邪气太盛,跟身体里的正气干上了架。湿热一闹腾,气血就不流通了,尤其是肝胆经这一带,那可是湿热邪气的重灾区。肝胆经一堵,胸胁自然就胀得难受了。至于肚脐周围嘛,那可是脾胃的地盘,脾胃被湿热一搅和,能不疼吗?”

黄帝一听,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那咱得想个法子治治它啊!”

岐伯微微一笑,说:“治它?简单!咱们中医有两大法宝,一是草药,二是针灸。今天咱就说说针灸吧。对付这黄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的症状,有两个穴位那是相当的给力,一个是涌泉穴,另一个嘛,就是阴陵泉了。”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涌泉穴?阴陵泉?这俩穴位听起来挺有来头的啊,快给我讲讲!”

岐伯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穴位讲解大会”。

“先说这涌泉穴吧,它可是咱们身体上的‘生命之水’啊!位置嘛,就在你脚丫子底下,前脚掌三分之一处,那个凹陷进去的小窝窝就是它了。你可别小看这地儿,它可是肾经的起点,肾主水,水能灭火,所以这涌泉穴就像是身体里的灭火器,对付湿热邪气那是一绝!针灸它,不仅能清热利湿,还能补肾益气,让你的脚丫子暖和和的,再也不怕手脚冰凉啦!”

黄帝一听,乐了:“哈哈,原来涌泉穴还有这妙用啊!那阴陵泉呢?听名字就挺神秘的。”

岐伯接着说:“这阴陵泉啊,可是脾经的‘排水口’!它就在小腿内侧,膝盖骨下方,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你摸摸看,是不是有个软软的窝窝?这就是它了。脾主运化水湿,这阴陵泉就是它调节水湿的重要开关。针灸它,能健脾利湿,把体内的湿热邪气统统排出去,让你的身体轻盈如初,再也不怕沉甸甸的了!”

黄帝一听,拍手叫好:“好啊!这俩穴位简直就是湿热邪气的克星啊!那咱怎么针灸它们呢?用第几针啊?”

岐伯笑了笑,说:“这个嘛,得看你病情轻重了。不过一般来说,咱们用第四针,也就是稍微粗一点的针,这样刺激穴位的效果会更好。至于针灸的位置嘛,涌泉穴就扎在脚底的凹陷处,阴陵泉就扎在小腿内侧的窝窝里。针灸的时候,你得放松,别紧张,想象着自己的湿热邪气正随着针尖一点点排出体外,那感觉,啧啧,简直不要太爽!”

黄帝继续问岐伯:“岐伯啊,我这心里头啊,老是对热病、出汗还有脉象这些事儿琢磨不透。你说说,这热病快要出汗的时候,脉象也显示可以发汗,这背后的道理是啥呢?”

岐伯一听,心里暗笑:“这黄帝啊,还真是好学不倦呢!”于是,岐伯清了清嗓子,开始给黄帝上了一堂生动的中医课。

岐伯说:“黄帝啊,这热病啊,就像咱们夏天的火炉,烧得旺旺的。这时候,如果身体里的热气能够通过出汗的方式散出去,那就像是给火炉开了扇窗,热气自然就跑了。而脉象呢,就像是咱们身体的天气预报,它要是显示可以发汗,那就说明这天气(身体)已经到了该下雨(出汗)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