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病篇第二十三(六)

岐伯捋了捋下巴上那几根稀疏却倍显智慧的胡子,嘿嘿一笑,那笑容里藏着几分得意,几分对中医理论的自豪,“陛下啊,这事儿啊,咱们得慢慢道来,说到咱们中医的阴阳理论,那可真是博大精深,比那深海的珍珠还璀璨,比那天上的星星还繁多。”

“你看啊,咱们人体啊,就像是个微缩的小宇宙,里面有阴有阳,就像那太极图里的黑白两条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阴阳平衡,身体那叫一个舒坦,那叫一个健康。这热病呢,就像是夏天里的烈日,阳气太盛,阴气呢,就像那躲进树荫里的小猫,找都找不着影子了。阳气一盛,脉搏自然就跟着躁动不安,跟那刚出锅的豆子似的,蹦蹦跳跳个不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黄帝一听,连连点头,那脑袋晃得跟拨浪鼓似的,“对对对,阴阳平衡,我懂我懂,就跟那天平一样,一边多了少了都不行。”

岐伯一看黄帝这架势,心里暗笑,这陛下啊,虽然政务繁忙,但对中医理论还是挺上心的嘛。于是,他清了清嗓子,继续往下说:“现在啊,咱们再来说说这出汗的事儿。出汗呢,就像是咱们身体的一个小开关,能把多余的阳气排出去,让身体凉快凉快,就像是那炎炎夏日里的一阵凉风,那叫一个舒坦。”

“所以啊,这热病患者要是脉搏盛躁却不出汗,那就糟糕了,说明他身体的阳气太盛,阴气太弱,已经到了一个极限。这阳气啊,就像是一团烈火,熊熊燃烧,把身体都快烧干了。这时候,要是再不降温,再不把这团火给灭了,那可就危险了,说不定就得去见阎王爷喝茶聊天了。”

黄帝一听,眉头紧锁,那表情就像是吃了个酸柠檬,酸得直咧嘴,“哎呀妈呀,这么严重啊!那要是出汗了,是不是就说明病情好转了呢?”

岐伯微微一笑,那笑容里藏着几分赞许,“陛下说得没错,出汗啊,就像是给身体开了扇窗,让那多余的阳气有了出路。但是啊,这出汗也得有个度,出得太多了,那也不行,说明身体太虚了,就像是那漏了底的水桶,存不住水。所以啊,咱们中医看病啊,得看全面,得看整体,得看那阴阳平衡,得看那气血流通,不能只看表面现象。”

黄帝一听,恍然大悟,那表情就像是突然找到了丢失已久的宝贝,“原来如此啊!看来咱们中医还真是深奥啊,得慢慢琢磨,慢慢品味。”

岐伯一看黄帝这架势,心里那叫一个高兴,这陛下啊,真是有慧根啊,一点就透,“陛下说得没错,咱们中医养生啊,就像是那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这阴阳理论啊,就像是那酒里的醇香,越闻越陶醉。所以啊,咱们得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把这中医养生的精髓给传承下去。”

黄帝点头如捣蒜:“对对对,养生养生,我得让御医们给我开几个养生方子。”

岐伯笑了:“养生啊,不光是吃药那么简单。你得注意饮食,别吃那些太辣太燥的食物,多吃点清淡的,蔬菜水果啥的。还得注意锻炼,别整天窝在宫里,多出去走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最重要的是啊,你得保持心情愉快,别整天愁眉苦脸的,心情一好,啥病都跑了。”

黄帝心想:“哎,热病这东西,有时候扎针好像也不顶用,这里面肯定有门道!”于是,他继续问岐伯:“岐伯啊,我听说热病里有九种情况是不能随便扎针的,这是咋回事儿呢?”

岐伯一听,嘿,这问题有意思,立马来了精神,给黄帝开起了中医课堂的“幽默版”。

“黄帝啊,您问得好啊!这热病不可刺的九大奥秘,咱得一条条给您说道说道。”岐伯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爆笑讲解”。

“第一条啊,要是有人热得满头大汗都出不来,颧骨红得跟猴屁股似的,还一个劲儿地打嗝,那这人基本就悬了。为啥呢?因为汗不出来,热毒排不掉,打嗝又是胃气上逆的表现,胃气一乱,生命之火就快灭了。这时候你要是给他扎针,那简直就是火上浇油,加速他的‘归西’进程啊!”

黄帝一听,乐了:“哈哈,岐伯啊,你这比喻真是绝了!那第二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