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篇第二十六(二)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犊鼻?这名字听起来怎么这么奇怪?难道是牛的鼻子?”

岐伯哭笑不得:“陛下,您这可就想多了。犊鼻啊,其实就在我们膝盖的外下方,髌骨与胫骨之间的凹陷处。您看,它是不是像个小牛鼻子一样凹进去?所以啊,人们才叫它‘犊鼻穴’。这穴位啊,是治疗膝关节炎、膝关节扭伤的特效穴。”

黄帝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那怎么用针来刺激这个穴位呢?”

岐伯说:“这就得用到咱们中医的针灸神器——员利针了。这针啊,细得跟牛毛似的,但您可别小瞧它,它可是治疗关节痛的利器。咱们用这针轻轻刺入犊鼻穴,然后稍微捻转一下,让针感传导到膝关节内部。这样一来,膝关节的气血就通畅了,疼痛自然就缓解了。”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听起来挺简单的嘛!那针刺进去后,要不要留针一会儿?”

岐伯摇了摇头:“不用不用,陛下。咱们这叫‘发而间之’,意思就是针刺进去后,稍微刺激一下,然后就拔出来。这样既能达到治疗效果,又能避免患者长时间忍受针刺的不适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黄帝又对着身边的岐伯发问了:“岐伯啊,我这心里头有个事儿一直痒痒的,就是想不通喉痹这玩意儿到底是咋回事儿?你能不能给我说道说道?”

岐伯一听,心里头那个乐呵啊,心想这黄帝今儿个怎么对喉痹感兴趣了?不过,岐伯毕竟是岐伯,人家可是中医界的扛把子,啥问题到了他这儿都能给你整得明明白白。于是,岐伯清了清嗓子,慢悠悠地说:“喉痹这事儿啊,简单说呢,就是喉咙那块儿堵得慌,有时候连话都说不出来。要是遇到这种情况,咱们就得找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帮帮忙了;但要是还能勉强说上两句,那咱就得把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给请出来了。”

黄帝一听,眉头一皱,心想:“这说的啥跟啥呀?足阳明、手阳明,听着就跟绕口令似的。得嘞,今儿个我就好好跟岐伯学学,看看这穴位到底有啥神通广大的地方。”

岐伯一看黄帝那迷茫的小眼神儿,就知道这家伙没听明白。于是,岐伯开始施展他的“穴位讲解大法”,准备给黄帝来个现场教学。

“先说这足阳明胃经啊,它可是咱们身体里的‘能量大道’,负责给全身输送气血和能量。在这条大道上,有个穴位特别厉害,叫做‘足三里’。你找找看,就在小腿外侧,膝盖骨往下三寸的地方,那儿有个凹坑儿,就是它了。这个穴位啊,简直是身体里的‘万能钥匙’,啥病都能治点儿,尤其是脾胃方面的问题。对于喉痹这种喉咙堵得慌的毛病,刺激刺激它,气血一通,喉咙自然就舒畅多了。”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嘿,这足三里还真是个宝贝疙瘩!那以后我得多揉揉它。”

岐伯笑了笑,接着说:“不过啊,要是喉痹还能说话,那咱们就得请出手阳明大肠经上的‘合谷穴’了。这合谷穴啊,就在手背上,第一、二掌骨之间,靠近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那儿。你张开手,用另一只手的拇指使劲儿按按,是不是感觉酸酸涨涨的?对,就是它了。合谷穴啊,那可是咱们身体里的‘止痛开关’,头疼脑热、牙疼喉咙痛啥的,按按它都能缓解。所以啊,喉痹要是还能说话,刺激刺激合谷穴,喉咙的堵塞感就能减轻不少。”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插嘴道:“岐伯啊,你这穴位讲解得真是头头是道,听得我都想自己给自己扎针了。”

岐伯一听,差点儿没笑出声来:“黄帝啊,你这想法可有点儿大胆啊。针灸这事儿啊,看着简单,其实里面的门道多着呢。穴位找不准、手法不对,那可是要出问题的。所以啊,要想针灸治病,还是得找专业的针灸大夫才行。”

黄帝一听,连连点头:“对对对,这事儿还是得靠专业人士。那岐伯啊,你这针灸理论讲得这么好,有没有什么小窍门儿能让我这种中医小白也能快速上手呢?”

岐伯想了想,说:“窍门儿嘛,倒是有一个。那就是记住‘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这句话。简单来说呢,就是哪条经络经过哪个地方,那它就能治那个地方的病。比如说这喉痹吧,它就跟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有关,所以咱们就找这两条经络上的穴位来治疗。记住了这个原则啊,以后你再遇到啥病啊痛的,就能自己琢磨琢磨该找哪个穴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