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晋带领的学子,看着两位钦差带着御林军亲自来查问此事,大家这才放下心来。
钱权勾结又如何?
通过他们团结的战斗,他们成功了!
看看那位王大人的态度,说明元盛科举舞弊这件事,已经板上钉钉了!
但是很遗憾,跟着起哄的学子,并没人出来作证,他们并不了解元盛,不管是元盛科举时用的诗赋,还是这所谓王文杰的诗集,他们都只是道听途说。
关键证人崔时年和元弘毅已经回到了冀州。
崔时年见元盛回了冀州,便也想回冀州,张晋建议他不要回,结果几日前,他去崔时年的客栈找人,发现他已经退房回老家去了。
如此二人只好将这次乡试的试卷带走。
冀州郡守李大同心中忐忑,据说元盛舞弊案,抄袭的古诗就是这位王大人家的公子,如今人家正主都气势汹汹来了,这件事不妙啊!
方和玉告诉他不用担心,他却只当是安慰之言。
两人从雁门郡试院拿完试卷,带上证人张晋。
王城和则想去冀州缉拿元盛,将崔时年和元弘毅两位证人带入京都。
方和玉听到王城和的措辞,纠正道:“王大人,陛下说得清楚,元盛是大乾的功臣,让我们将他请入京都,科举舞弊案到底如何,目前还没有定论,你不听陛下口旨,敢将他缉拿入京都?”
方和玉声音不低,跟着二人来的御林军都能听到。
否则这帮人看人下菜碟,以为元盛真是落魄了,将人擒拿,元盛的家人一定会胆战心惊。
王城和冷笑一声,“方大人,你有这力气在这里跟我争,不如想想如何帮助晋冀党翻身吧!”
王城和表情藐视,胸有成竹,现在还跟他进行口舌之争?等到此案尘埃落定,他倒要看看方和玉还能否叫的起来。
两位大人带着数十名御林军,出现在山后村时,村民们都惊呆了。
好家伙!
那位姓方的大人说要请元盛进京,但是那位姓王的大人,与元盛说话的口气,怎么都不像要将人请进京都啊?
元盛是不是犯了什么事了?
大家跑去问元来福和盛桂花,两人并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