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弗洛伊德的思想,和阿德勒的思想,在心理学上的区别

职场小聪明 翟晓鹰 2660 字 17天前

? 我想辞职去旅行(本我)vs 责任与现实(超我)。

弗洛伊德说:要疗愈这些问题,人必须深入潜意识,认识和接受自己的欲望,从而达到自我调节与自我和解。

这就是你所说的——弗洛伊德认为人要适应,习惯自己,和自己和解。

他强调一种内在冲突的调和机制,心理成长的过程就是**“承认自我中被压抑的一面”**。

2. 他不主张“分离”,而是“整合”

与阿德勒主张“分清你我边界”不同,弗洛伊德更强调的是“整合自我”:把那些被压抑、被否认的部分(尤其是潜意识)慢慢挖掘出来、接受它、理解它,而不是回避它。

例如:

? 梦的解析,就是用来探索潜意识的一个工具;

? 移情、自由联想等精神分析技术,都是试图让人看清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欲望。

?

三、两个系统的根本分歧:边界清晰 vs 冲突调和

对比维度

阿德勒

弗洛伊德

关注焦点

个体与他人的边界

个体内部的心理冲突

关键机制

课题分离

潜意识整合

成长方式

通过行动、选择、自我承担来成长

通过自我探索、挖掘无意识来和解

理想状态

拥有边界感、独立、自信、融入社会

接纳自我、化解冲突、内心平衡

问题来源

干涉他人/被他人干涉

本我与超我冲突带来的焦虑与压抑

简言之:

? 阿德勒更关注“人与人之间的界限”:你是你,我是我;我不能控制你,你也不能定义我;

? 弗洛伊德更关注“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我内心的欲望、恐惧、冲突,要被看到、理解、融合。

?

四、应用场景举例:面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答案

情境:一个年轻人想从事艺术,但家人强烈反对,要求他考公务员。

阿德勒会说:

? “这是你的课题。你的人生由你负责,不应让父母替你做选择;

? 父母担心,是他们的课题,不必取悦所有人;

? 你需要学会为自己负责,并尊重他人的不同看法。”

弗洛伊德会说:

? “你内心的冲突需要被分析。你的本我想追求自由,但超我(父母的道德与社会期待)压制了你;

? 你要看清这些冲突从何而来,是否与你童年的认同模式有关;

? 接受你对父母的愤怒,也接纳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尝试在责任与热爱之间找到平衡。”

从这例子可以看出:

? 阿德勒强调行为选择;

? 弗洛伊德强调内心探索。

?

五、总结:从“我是谁”到“我该怎么办”

弗洛伊德追问的是:“你是谁?你潜意识里隐藏了什么?你愿意看清吗?”

阿德勒追问的是:“你打算怎么做?你愿意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吗?”

阿德勒更强调实践、现实与责任,是更积极的成长导向;

弗洛伊德更强调反思、自省与整合,是更深层的心理剖析。

他们都是心理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大师,而你所说的这句话——

“阿德勒认为人要学会课题分离,学会不干涉人家,也不要人家干涉;弗洛伊德认为人要适应,习惯和自己和解。”

可以说是两大心理流派思想精髓的高度浓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