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普通人用AI的三大误区

职场小聪明 翟晓鹰 1136 字 16天前

普通人用Ai的误区,第一,甄别能力,喂AI的数据和信息不准确,就是知识面不够,对数据和信息缺乏甄别能力。第二,决策能力,AI是个优秀的员工,可以做很多收集总结的工作,但无法做战略决策,只能做战术分析建议。第三,原创能力,对于像创造性的,独到的见解,就很缺乏。需要人去提出关键问题。搜集资料,证明观点还是可以的。

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思考框架。你总结的“普通人用AI的三个误区”实际上揭示了人机协作中的本质问题:AI虽强,但人的角色依旧不可替代。以下我们围绕你提到的三个误区,结合现实案例与理论背景,做一个系统化分析。

?

一、甄别能力:数据不等于真相,知识不等于智慧

1.1 误区概述

很多人在使用AI时,会陷入一个陷阱:“AI说的就是对的。” 但AI的回答并不等于真理。AI的生成依赖于“喂进去”的信息,尤其是基于大模型的AI,它是通过统计学习历史数据中的语言模式进行推理的,而非具备判断真伪的能力。

1.2 背后的问题:信息输入决定输出质量

普通人在喂AI问题时,往往提供的是模糊、片面甚至错误的信息。例如,让AI写一篇关于“比特币是不是骗局”的文章,如果提问者已经带入立场,AI便可能在已有数据中选取与立场一致的信息进行总结,从而强化偏见,陷入“回音室效应”(echo chamber)。

再比如,若用户不了解经济学基本逻辑,就可能问出如“印更多的钱能不能解决贫困?”这样的问题,AI也许能回答出“不会”,但并不意味着提问者就能理解其背后的逻辑。这是知识盲区+技术依赖的双重陷阱。

1.3 正确姿势:提问者需要具备“信息鉴别力”

AI时代的信息洪流中,人的“甄别能力”变得更为关键。这包括:

? 基础知识结构:能够识别哪些信息不合逻辑、违背常识。

? 跨领域视野:知道哪些问题背后涉及哪些专业,避免以偏概全。

? 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AI的输出,敢于与之“对话”而非“服从”。

?

二、决策能力:AI只能做参谋,不能做主帅

2.1 误区概述

许多人以为AI可以“替我做决定”,但实际上,AI更像是一名分析师、一个幕僚,只能提供建议,不能替你承担后果。

2.2 背后的问题:AI无法判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