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好男儿志在四方!

众人议论纷纷,朱权眯着眼说道:“打肯定是要打的……”

见卓敬面露惊慌,朱权只能解释道:“如今,主动权在我大明,虽然路途遥远,消耗巨大。可是收获也非常丰厚,前一段时间,不是在草原发现铁矿了吗?还有大量的牛羊,足够打仗的消耗了。”

打仗并非只是劳民伤财,倘若能够打胜,自然可以从敌国掠夺足够的资源。

众人恍然大悟,纷纷对朱权夸赞起来。

卓敬却提出了核心问题,说道:“那该如何犒劳将士们呢?陛下,凡是远征的将士,皆有开疆拓土之功。若是按照咱们大明的奖励制度,恐怕要涌现出一大批王爵、侯爵!”

“最重要的是,蓝玉怎么封?原本他是要封做梁国公的,后来太上皇封他为凉国公,再后来被贬为庶人,还将他的旧部全部流放……谁敢保证,他心里对朝廷没有怨言?”

朱权挠了挠头,以蓝玉的功劳,肯定是要进步的。

可问题是,如何封?

如果按照功劳封,恐怕蓝玉早就是藩王了!

犹豫半晌,朱权只能说道:“封他为侯吧,至于那些广袤的田地,朕已经想好让谁治理了,绝对能够万无一失!”

小主,

王艮迟疑的询问道:“让谁治理啊?”

“当然是各地的藩王了,什么辽王、代王、湘王、秦王、蜀王之类的,全部去治理大草原。哈哈,朕信得过他们!”

朱权毫不迟疑的开口,言语中充满得意。

“陛下,您糊涂啊!”

卓敬率先惊恐的开口,颤抖着身躯,言辞中满是担忧:“陛下,此举万万不可啊!藩王们皆是陛下的兄弟,身份尊贵无比。”

“如今若将他们调至荒无人烟的草原,常年饱受风霜雨雪之苦,这……这等同于流放啊。藩王们必定会心生不满,一肚子怨气啊!”

群臣们纷纷劝谏,皆是认为,朱权的想法过于天真。

如今,各地藩王已就藩数十年,早就在当地根深蒂固了,如今朱权一声令下,便要把他们调到苦寒之地。

这不是寒他们的心吗?

朱权昂着头:“藩王的职责便是为国守疆!他们食国家之俸禄,享万民之供养,如今国家有需要,正是他们尽忠职守之时。”

“草原新归,局势未稳,若不派遣得力之人前去治理,如何能确保边疆安宁?除了他们,还有谁更能担此重任?朕意已决,无需多言!”

“那陛下怎么劝说他们?”

“朕乃天子,他们岂能不从,行了,此事你们不必过问了!”

朱权摆摆手,便驱散了众人。

群臣全部离开后,朱权又拿起蓝玉的信看了起来。在信的末尾,蓝玉似乎写了一件小事,在锡尔河以西的广袤田地上,似乎出现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名字叫做帖木儿帝国。

蓝玉并未把这个帝国放在眼中,毕竟……数千年的汉族经历过风风雨雨,见识过无数称王称霸的帝国,可这些帝国到最后,都是称中国为最强大的国家。

但是,朱权深呼一口气,心中想起关于这个帝国的一切历史。

在朱元璋励精图治三十年间,西边的帖木儿帝国迅速崛起,灭波斯、灭高加索、灭奥斯曼,搞了印度大屠杀……

其鼎盛时期领土西至安纳托利亚(今土耳其),东抵印度北部,北达高加索,南及波斯湾,是继蒙古帝国之后欧亚大陆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强权。

甚至在帖木儿晚年时,策划远征明朝,声称要恢复“蒙古帝国的荣光”。

不过刚筹措二十万大军东进,帖木儿便丧命在途中。

暂且按下这个帖木儿帝国不说,如今的新疆叫做东察合台汗国,也是察合台汗国的后裔,西察合台汗国已被帖木儿帝国攻陷,只剩下这个东察合台汗国苟且偷生。

后来受到中亚的文化入侵,当时的可汗秃黑鲁率十六万蒙古部众集体皈依伊斯兰教,开启汗国伊斯兰化,使用突厥语,也就是如今的维吾尔族。

朱权首先要做的,便是把新疆纳入到大明体系之中,推行大明的律法和教化,让当地百姓逐渐接受大明的文化和制度。

这些事情听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十分麻烦。

上一世,新中国为了在新疆推行普通话和教育,用了几十万名干部,挨家挨户的普法。

想到这里,朱权顿时有了主意,脸上露出一抹奸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