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新政实施,国力强盛 三

第337章 新政实施,国力强盛 三

在辽国皇宫那宽敞明亮的书房中,萧峰正对着一幅巨大的辽国疆域图沉思。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他刚毅的脸庞上,勾勒出他坚定的轮廓。

此前,他已巧妙安排辽国铁匠前往大宋偷师先进冶铁技术。

而此刻,他心中又在谋划着提升辽国经济的宏伟蓝图。

萧峰踱步到桌前,铺开一张宣纸,提笔写下了自己深思熟虑后的三大经济策略。

萧峰回想后世自己的祖国的经济措施决定实现羊毛工业化。

萧峰知道辽国草原广袤,羊群遍野,这是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萧峰计划在辽国建立五大毛纺中心,每个中心都配备先进的水轮纺织车和熟练的工匠。

按照他的估算,这些毛纺中心每年能够处理500万头羊的羊毛,将其加工成精美的毛毯。

而这些毛毯一旦出口,所获利润极为可观,预计可达北宋岁币的六成。

这不仅能极大地充实辽国国库,还能让辽国在和大宋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第二点,就是开放“五市”。

萧峰深知商业流通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

于是他决定在南京(今北京)、西京(今大同)、上京、中京、东京(今辽阳)这五座重要城市设立自由贸易区。

在这些区域内,取消繁杂的关卡和税收,鼓励大辽国内外商人前来贸易。

到时候,五市一定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中原的丝绸、茶叶,西域的香料、珠宝,纷纷都会汇聚于此。

交易数额与日俱增,辽国的商业活力就会被彻底激发出来。

第三,萧峰决定发行“契丹交子”。

当今辽国面临铜钱短缺的困境,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

萧峰借鉴北宋交子的成功经验,决定以国库白银储备为保证金,发行辽国自己的纸币——“契丹交子”。

为了确保交子的信用,萧峰打算专门设立严格的监管机构,控制发行量,保证其与白银的兑换比例稳定。

“契丹交子”一经发行,一定能迅速在辽国境内流通起来。

极大地方便商业交易,促进辽国的经济的繁荣。

萧峰看着纸上写下的三大策略,眼中透露出自信与期待。

他相信,只要这些计划顺利实施,辽国的经济必将迎来飞速发展,国家实力也将更上一层楼 。

想到就做,萧峰吩咐了自己的贴身太监,传令叫来自己早就留意的三个人才。

很快三人就到了。

萧峰目光落在自己下方三个神色紧张却又难掩激动的年轻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