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百鸟朝凤

故事快传 palm 4197 字 2个月前

刘阳认真地说:“领导,我可以义务来学校教孩子们吹唢呐。我会根据学生们的课程安排,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保证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而且,唢呐是一门很有魅力的艺术,孩子们一旦接触,肯定会喜欢上的。” 在刘阳的努力下,学校最终同意了他的提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每周,刘阳都会抽出时间去学校给孩子们上唢呐课。一开始,孩子们对唢呐充满了好奇,但学习过程并不容易。吹奏唢呐需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和指法,很多孩子一开始都吹不出声音,或者吹出的声音难听刺耳。但刘阳没有丝毫的不耐烦,他耐心地一个一个指导,从最基础的知识教起。“孩子们,别着急,吹唢呐就像唱歌一样,要把气沉下去,对,就是这样。再来试试。” 刘阳鼓励着孩子们。

在刘阳的悉心教导下,孩子们逐渐掌握了吹奏唢呐的基本技巧,能吹出简单的曲调了。校园里,时常能听到孩子们练习唢呐时那带着稚嫩却充满活力的声音,引得路过的老师和同学们纷纷侧目。然而,随着教学的深入,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学校提供的唢呐数量有限,且大多是基础款,音色和质量参差不齐,这对孩子们进一步提升吹奏水平造成了阻碍。

这天,刘阳结束了一堂唢呐课后,几个孩子围了过来。其中一个叫小虎的男孩,眼中满是期待,扯着刘阳的衣角说:“刘老师,我觉得我的唢呐声音不好听,吹出来的曲子都没您吹得好听,是不是唢呐不好呀?” 其他孩子也纷纷点头,脸上带着困惑与渴望。刘阳蹲下身子,摸摸小虎的头,微笑着说:“小虎,这有唢呐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你们还在学习阶段,等你们技巧更熟练了,用这唢呐也能吹出动听的曲子。不过,咱们确实得想办法给大家换一批更好的唢呐。”

刘阳皱着眉头,陷入沉思。他深知优质唢呐对孩子们学习的重要性,可购买新唢呐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这让他犯了难。放学后,刘阳来到校长办公室,向校长反映了这个问题。校长坐在办公桌前,一脸无奈地叹了口气:“刘阳啊,学校的经费有限,目前实在拿不出钱来购置新唢呐。你也知道,学校要保障正常教学,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开支。” 刘阳微微点头,理解校长的难处,但他仍不甘心,恳切地说道:“校长,我知道学校有困难。可孩子们对唢呐的热情很高,这是传承唢呐文化的好机会。您看能不能向上面申请一些专项经费,或者咱们发动社会力量,看看有没有爱心人士愿意资助?” 校长思索片刻,说道:“发动社会力量倒是个办法,不过这需要时间和精力去运作。这样吧,我和学校领导班子商量一下,看看怎么推进。”

离开校长办公室后,刘阳决定先从身边的人入手。他联系了之前一起参加非遗展览的剪纸艺人张奶奶,向她诉说了学校唢呐教学的困境。张奶奶听后,十分动容:“刘阳啊,这事儿可不能耽搁。孩子们是传承的希望,我虽然没什么钱,但我可以把我参加展览获得的奖金捐出来,尽一份心意。” 刘阳感激不已:“张奶奶,太谢谢您了!您的支持对孩子们来说太重要了。”

之后,刘阳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学校唢呐教学的情况,以及面临的困难,希望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帮助。消息发出后,很快引起了一些网友的热议。有人留言表示支持,愿意捐款;也有人质疑,认为在现代社会,让孩子们学习唢呐意义不大。刘阳看到这些质疑,心中有些失落,但他没有放弃。他认真回复每一条留言,讲述唢呐文化的魅力和传承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刘阳的父亲刘大山也在四处奔走。他找到村里的一些乡贤,向他们介绍学校里孩子们学习唢呐的热情,以及目前遇到的困难。乡贤们被刘大山的执着和对唢呐文化的热爱所打动,纷纷慷慨解囊。村里的李大爷,颤颤巍巍地从兜里掏出一叠皱巴巴的钱,递给刘大山:“大山啊,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我虽然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我知道这唢呐是咱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不能丢。” 刘大山接过钱,眼眶湿润了:“李大爷,谢谢您,您的钱我们一定会用在刀刃上。”

在刘阳父子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购买新唢呐的资金逐渐凑齐。刘阳精心挑选了一批适合孩子们使用的唢呐,当崭新的唢呐送到学校时,孩子们兴奋得欢呼雀跃。小虎抱着新唢呐,眼睛亮晶晶的,对刘阳说:“刘老师,这唢呐好漂亮啊!我以后一定要吹出像您一样好听的曲子。” 刘阳看着孩子们充满希望的脸庞,心中满是欣慰:“孩子们,好好学,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

随着孩子们唢呐技艺的不断提高,刘阳决定组织一场校园唢呐演奏会,展示孩子们的学习成果,同时进一步推广唢呐文化。他和学校老师一起,精心策划演奏会的节目,从曲目选择到舞台布置,每一个细节都认真斟酌。演奏会当天,学校的礼堂里座无虚席,不仅有学生和家长,还有许多闻讯赶来的村民和媒体记者。刘阳和父亲刘大山坐在台下,看着孩子们走上舞台,心中既紧张又期待。

孩子们身着统一的传统服饰,手持唢呐,精神饱满。随着指挥老师的手势落下,孩子们吹奏起了《百鸟朝凤》。尽管他们的演奏还稍显稚嫩,但那股认真劲儿和对唢呐的热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台下的观众们沉浸在悠扬的唢呐声中,仿佛看到了百鸟朝凤的壮丽景象。演奏结束后,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孩子们激动得满脸通红,眼中闪烁着泪花。刘阳走上舞台,紧紧地拥抱每一个孩子:“孩子们,你们太棒了!今天你们让大家看到了唢呐文化的传承和希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场演奏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媒体纷纷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学校和文化机构邀请刘阳去分享教学经验,还有一些专业的音乐院校向学习唢呐的孩子们伸出了橄榄枝。刘阳深知,这是唢呐文化传承的一个新契机,他决定抓住这个机会,让唢呐文化在更广阔的天地中绽放光彩。他和父亲刘大山商量,打算成立一个唢呐文化传承中心,不仅可以为孩子们提供更专业的教学,还能开展各类唢呐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爱上唢呐。

“爸,您觉得成立传承中心这个想法怎么样?” 刘阳坐在院子里,和父亲探讨着未来的计划。刘大山抽了一口旱烟,缓缓说道:“阳儿,这想法好啊!咱不能只在学校里教孩子们,得让更多人知道唢呐的好。不过,成立传承中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需要很多准备工作。” 刘阳点点头:“我知道,爸。我已经和一些专业的唢呐演奏家联系过了,他们愿意来给孩子们授课,提供指导。而且,我也在联系一些企业,看看能不能得到他们的赞助。” 刘大山看着儿子,眼中满是骄傲:“阳儿,你长大了,考虑事情这么周全。爸相信你,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咱们爷俩一起扛。”

在刘阳的努力下,唢呐文化传承中心顺利成立。传承中心里,孩子们的唢呐声此起彼伏,那是希望的声音,是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旋律。刘阳站在传承中心的院子里,看着孩子们认真练习的身影,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他知道,唢呐文化的传承之路还很长,但只要有这份热爱和坚持,就一定能让唢呐这朵艺术之花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