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逃离的蜀军,尉迟恭就没有追杀的意思了,之前在原安县,是为了封锁消息,才会不放过一个蜀军,可现在夺下了阳武县,消息已经不可能封锁住了,继续追杀也没有了太大的意义。
只是谨守城池,派出大批的巡逻队巡视城内,将那些混在百姓中的蜀军残兵找出来一一击杀,保证城内不会生出什么乱子来。
县衙被控制,原本为蜀军服务的官吏们,也都被关进了大狱之中,一时半会没有新的官吏接手政务,只能是用军管的方式暂时掌控,等候叶白的命令。
正在商议该如何对付叶白所部,夺回原安县的蜀军,在接到阳武县陷落的消息之后,如遭雷击,能够在短时间内拿下两座县城,秦军的兵力和战力,已经展露无疑。
若是出动少量兵马前去,无疑是送菜,必须得要调动大批部队才行。
驻守在元石县,防备右武卫的蜀军顿时坐不住了,赶紧出动了人马北上,准备进攻原安县,同时武治县的驻军也动了起来,做好了出征准备,等到元石县的蜀军赶到,就与之汇合,强攻原安县。
元石县的蜀军一动,在兰玉府休整的左武卫残军也同样动了起来。
左武卫是秦国的主力卫军之一,战力不俗、装备精良,可自从蜀军入侵之后,是连连战败,损失惨重,幸存的兵马还不足2万人,若非是补充了一批府军和新兵,都能够算是全军覆没了。
除了被困在金林府府城的万余兵马之外,左武卫大将军手中的兵力仅有不到3万,其中有一半都是在右武卫加入战斗之中,临时征召的新兵,没有什么战斗力。
看似还有3万多兵马,但真实情况却是相差甚远,不光是有一半的新兵,更是缺乏武器装备,很多人连一件皮甲都没有,只有一套单薄的军装,比府军都要差。
这种情况下,左武卫大将军自然不愿意与蜀军血战,毕竟手里没有多少本钱,他的地位和权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由手中兵马支撑的。
可架不住得到叶白吩咐的贺应、孙立等人不断劝说,按照他们的说法就是,蜀军的注意力和兵力都被武安军吸引了,元石县防御空虚,正是绝佳的机会。
一旦拿下元石县,不但可以重创蜀军,关键是能够剿灭发动叛乱,致使左武卫损失惨重的孟承宣所部。
外敌固然可恨,可内奸才是最让人深恶痛绝的,若是能够剿灭孟承宣所部,左武卫也可以在朝堂和陛下面前有个交待,就算要惩处,也会轻一些,说不得还有戴罪立功的机会。
不得不说,贺应作为左武卫大将军的老部下,对于他的脾气秉性相当了解,若是说起其他的,受到排挤,也没有得到文臣们支持的大将军,或许不会过多理会,只想保存实力。
可要说起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孟承宣,大将军是根本就忍受不住的,想要除之而后快,而且根据斥候的探查,元石县的2万蜀军调走了人,只剩下了5000兵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