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湖倒下的那一刻,整个后宫仿佛都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嫔妃们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不安。她们开始意识到,在这深宫之中,背叛者的下场往往都是凄惨而残酷的。而皇帝则用自己的行动向整个后宫证明了他的威严与不可侵犯。他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目光如炬,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虚伪与罪恶。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如同从深渊中传来的咒语,让每一个人都感到心悸与敬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终于,在数十棍之后,侍卫统领停下了手中那沉重而冷酷的棍棒。他满身汗水,脸色凝重地走到皇帝面前,单膝跪地,双手抱拳,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地禀报道:“启禀皇上,罪人们已经伏法,按您的旨意执行完毕。”
皇帝轻轻地点了点头,他的面容平静如水,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没有丝毫的波澜。他缓缓站起身来,步伐稳健地走到窗前,目光深邃地望着外面熙熙攘攘的宫廷生活,那热闹的场景与他内心的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声音再次响起,低沉而有力,仿佛能穿透人心:“将这些罪人的尸体拖走,找个地方妥善埋了,不要留下任何痕迹。至于皇后乌拉那拉氏,朕自有处置,你们不必多言。”
众侍卫得令后,动作迅速而麻利地将那些罪人的尸体拖走,他们的身影在夜色中渐行渐远,只留下一道道血色的痕迹,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刺眼,如同深宫中永远无法抹去的污点。此时的后宫,仿若被一层厚重的阴霾所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压抑与不安,让人心生畏惧。
皇后乌拉那拉氏在自己的宫中坐立难安,她的面容憔悴不堪,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绝望。她深知,自己即将面临皇帝那严酷而无情的惩处,那份恐惧如同冰冷的蛇一般缠绕着她的心。她的心中充满了悔恨与不甘,她不明白,为何自己一时的冲动,会换来如此惨痛的代价,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与此同时,在另一座宫殿中,皇贵妃馨澜正强撑着虚弱的身子,她的脸色苍白如纸,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坚定与勇敢。她听闻了皇后被惩处的事情,心中虽有波澜,但更多的是对皇帝的担忧。她知道,皇帝此刻的心中一定充满了愤怒与悲伤,她不愿看到他因此事而气坏了身子,更不愿看到帝国的稳定受到威胁。
于是,馨澜在侍女的搀扶下,艰难地来到了皇帝的跟前。她跪在皇帝的面前,双手交叠放在额前,低声而诚恳地恳求道:“陛下,臣妾恳请陛下莫要气坏了身子。皇后犯下大错,自是应当惩处,以正宫闱。可若严惩过度,恐朝堂之上多有非议,影响陛下圣明。再者,皇后毕竟是我大清的国母,若处置不当,恐有伤国体,让天下人笑话。”
皇帝看着眼前的馨澜,她的面容虽憔悴,但那份坚定与善良却如同黑暗中的光芒,让他心中一动。他知道,馨澜的这番话并非出于私心,而是真正为了大局着想,为了帝国的稳定与繁荣。然而,尽管他心中有所触动,但也不愿轻易放过皇后。毕竟,她的所作所为已经触碰到了他的底线,让他无法容忍。
皇帝沉默片刻后,缓缓开口道:“馨澜,你的心意朕明白。但皇后此次所犯之错,实在难以宽恕。她身为国母,却做出如此悖逆之事,朕若不严惩,何以服众?何以立威?朕不能让天下人觉得朕是一个可以轻易被背叛的君主。”
馨澜闻言,心中虽感无奈,但也知道皇帝的决定难以更改。她只能默默地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担忧,但她知道,自己必须坚强,必须支持皇帝,共同守护这个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