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继后众叛亲离

然而,就在这紧张的时刻,一个清脆而坚定的声音突然打破了沉默:“我才不要!我才不要去蒙古巴林部!我才不要去蒙古吃沙子!”众人惊讶地循声望去,只见四公主满脸愤怒与不甘,倔强地站在一旁,大声抗议着这门突然被提及的亲事。

皇帝和众嫔妃的目光瞬间聚焦在颖嫔身上,颖嫔此刻心中五味杂陈,她猛然意识到,自己竟然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如懿的算计之中。她愤怒而无奈地看向如懿,只见如懿嘴角挂着一抹得意的微笑,那笑容在颖嫔看来,充满了嘲讽与挑衅。

小主,

颖嫔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她知道,此时必须化解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否则自己必将深陷泥潭,难以自拔。于是,她对着皇帝盈盈一拜,声音中带着几分委屈与恳求:“皇上,四公主年幼不懂事,婚姻大事本就应由皇上做主。只是方才皇后娘娘与臣妾商议此事时,臣妾未曾考虑周全。四公主自幼养在深闺,骤然远嫁巴林部,她自是满心不愿,还请皇上体谅。”

皇帝闻言,目光愈发冷冽,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乃一国之君,皇子、公主的婚事岂能儿戏?这不仅是家事,更是关乎国运的大事!你身为继后,竟敢擅自做主,难道是想挑战朕的权威吗?还是说你乌拉那拉氏,真的已经皇后做得腻歪了,开始妄图太后之位?”

如懿一听,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她赶忙跪下,声音中带着惶恐与不安:“皇上息怒,臣妾绝无此等大逆不道之心。只是四公主已到适婚年龄,臣妾一心想为公主寻一门好亲事,巩固大清与巴林部的关系,一时心急才莽撞行事。臣妾知错,请皇上宽恕。”

皇帝冷哼一声,语气中满是嘲讽与不满:“你倒是好心,可为何事先不来与朕商量?朕倒要看看,你这份好心能不能换来大清的长治久安!”

颖嫔见状,心中暗自焦急。她深知如懿此举虽有不妥,但也是为了大局着想。于是,她忙替如懿解围道:“皇上,其实娘娘也是一片苦心,只是方式欠妥。臣妾以为,不妨再给四公主一些时间,若是之后公主愿意,再议婚事也不迟。还请皇上息怒,莫要为了此事伤了和气。”

然而,皇帝却并未因颖嫔的话而消气。他怒喝一声,如同惊雷般炸响在大殿之中:“够了!朕已经说过了,今日是双生子的周岁宴,是大喜的日子。你们却仍旧这般争吵不休,成何体统?”

说完,皇帝冷冷地看向颖嫔,语气中充满了警告与威胁:“颖嫔,朕不知道巴林部有那么大面子,能够让你和皇后都如此上心,甚至决定和亲的人选。傅恒去信替朕问问巴林部,巴林部是不是蒙古部族当的腻歪了,想换主子了?朕的大清,还轮不到他们来指手画脚!”

颖嫔闻言,脸色骤变。她深知皇帝此言非同小可,一旦巴林部被皇帝猜疑,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她赶忙跪下,声音中带着几分惶恐与急切:“皇上息怒,臣妾绝无此意。巴林部一直对大清忠心耿耿,绝不敢有丝毫异心。今日之事,只是臣妾与皇后娘娘一时心急,绝无他意。请皇上明察秋毫,莫要误会了巴林部。”

皇帝看着颖嫔和如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深知后宫争斗的险恶与复杂,也明白这两个女人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争斗。但此时,他更关心的是大清的稳定与繁荣,绝不容许任何人或势力来挑战他的权威。

皇帝的话语如同寒冰,瞬间刺入如懿的心房,让她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寒意。她脸色苍白,却仍强撑着尊严,不让自己在皇帝面前露出丝毫的软弱与脆弱。大殿内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众嫔妃皆屏息凝神,生怕一不小心便卷入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之中。

“陛下,臣妾自知有错,但请陛下念在臣妾多年侍奉的份上,宽恕臣妾这一次。”如懿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她尽力保持着镇定与从容,但眼中的焦虑却难以掩饰。她深知,这次的事情若不能妥善处理,她的后位将岌岌可危。

然而,皇帝却并未立即回应她,而是转身看向了温婉得体的馨澜。馨澜微微一笑,那笑容温婉如玉,仿佛能够融化人心中的坚冰。她轻声道:“陛下,今日是双生子的周岁宴,是大喜的日子。臣妾斗胆,请陛下以大局为重,莫要因这些小事而伤了和气。臣妾相信,皇后娘娘和颖嫔娘娘都是一心为了大清,为了陛下和皇子公主们的未来着想。”

皇帝的话语如同冬日里的寒风,让如懿的脸色愈发苍白。她低下头,双手紧握成拳,指甲深深嵌入掌心,试图以此来掩饰内心的慌乱与不甘。然而,皇帝却并未再给她开口的机会,而是转身看向了一旁的馨澜,目光中充满了温柔与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