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各种问题和担忧,周奎安都是一一耐心的瞎回答。
他才不会管这些人以后到了山东会如何呢,周奎安只想说动这些人赶紧答应移民,他好多赚一些银子。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不少村民开始心动,交头接耳,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希望。
李大山见此情景,提高声音说道:“乡亲们,这些年咱们在这儿受了太多苦,兵灾不断,地都种不成。这次朝廷组织移民,说不定是个转机。我觉得可以试试,愿意去的就报名,不想去的也不强求。”
“不过,我李大山这次肯定是要走的,留在陕西,等下次流贼再过来,指不定下回流贼再来的时候,咱们李家堡就守不住了。”
“不管怎么说,山东那边是没有流贼也没有兵灾的,到了那边,总归也是有口吃的饿不死的。”
李大山话音刚落,李安第一个站了出来:“二叔,我跟着你!我愿意去山东!”
紧接着,又有几个年轻人纷纷响应,表示愿意跟着李大山去山东。看到有人带头,越来越多的村民也鼓起勇气,决定踏上移民之路。
周奎安看着眼前踊跃报名的村民,心中满是欣喜,他连忙拿出纸笔,认真记录下报名者的名字。看着名单上的名字越来越多,周奎安仿佛看到了自己丰厚的赏钱,脸上抑制不住地露出了笑容。
有着无数个像周奎安这样的人在参与,陕西这边移民工作的进展,比陈平安想象中的更顺利。
一方面是近年来陕西频繁的兵乱,真的是把普通民众们给搞怕了,另一方面,为了钱财,那些办事的捕快衙役们那真的是都拿出来了十二分的力气,各种忽悠,各种瞎扯。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俗语,在衙役们说动移民这一块上,那可真的是展现的淋漓尽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