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颋听到这个问题问:“为何不科举入仕?”
李白答:“太白乃商籍,不可参加科举考试。”他语气听不出来什么波动,好似完全不在乎自己商人之子的身份。
苏颋听到这个回答面色缓了缓,本以为是个偷懒走后门的,没想到却是个实在走投无路之人。
“这样啊。”苏颋说:“本官试一试吧。”
他也是刚贬官的人,也没那么大的能量。
写封推荐信能行就行,不能行就只能算了。
李白听闻苏颋答应帮忙,脸上满是感激之色,再次深施一礼,言辞恳切道:“多谢苏公仗义相助,大恩大德,李白没齿难忘。”
苏颋摆了摆手,“李公子不必如此多礼,我也只能尽力而为,最终能否成事,还得看长安那边的情形。”
纪由知道这次推荐的结局,失败。
在唐朝平民也是要分等级的。
四民分业,士农工商。
商人不能参加科举,就算是当官也会被视为“浊流”,一辈子当芝麻官。
但即使一辈子浊流也要挤进去,因为挤进去下一代就不会是最底层了。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读了一辈子书不当官岂不可惜?
一旦家里有了一个通过读书而做了官,那这个人肯定培养自己的儿子也读书,也让他做官。
祖祖辈辈都念书,书特别多,办个私学代代做官,正好当官了还有推荐名额。
这个名额先给自己家里人,再看看外面有没有听话的义子。
这么一推荐,义子和家里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在情感上是父子关系。
义子做官又有推荐权,先给自家留一点,然后拿出一部分名额给士族报恩。
家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自家是大士族,义子家也是大士族。
自家可以推荐官吏,义子家也可以推荐官吏。
那两家交换一下名额,互相推荐。
整个官场都是自家人一言堂了。
但是如果是商人起步的话永远达不到这个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