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安史之乱前夕
纪由一路跟随杜甫,先是在齐赵之地畅快漫游,而后又一同返回洛阳。
在这段漫长的相伴时光里,他总算将杜甫的家境摸了个透彻。
杜甫的外祖母李氏,乃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女,身世尊贵非凡。
从父系来看,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这是与京兆韦氏并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名门望族。
他的亲生母亲,出自五姓七望之一的清河崔氏。
只可惜母亲早逝,后来父亲杜闲续娶,继母同样出身不凡,来自五姓七望之一的范阳卢氏。
而抚养杜甫长大的姑姑,嫁入了河东裴氏这样的世家。
如此错综复杂又无比显赫的家族关系,足见杜甫家中底蕴深厚,财富丰饶,在洛阳城堪称一方豪族,平日里行事大可以横着走。
纪由怎么也想不明白,这般强盛的士族之家,怎么就陡然衰败了呢?
杜甫竟会穷困到连自己的小儿子都被活活饿死?
这几大家族在洛阳城势力庞大,亲戚遍布全城,随便到哪家亲戚那儿串个门,求得几斗米又怎会是难事?
一直到开元二十八年,纪由才终于知晓其中缘由。
这一年,杜甫的父亲杜闲撒手人寰。
杜闲生前担任兖州司马,相当于如今的副厅级官员。
他的离世,使得家族的主要经济来源瞬间断绝。
家族的支柱轰然倒下,紧接着便是分家析产,原本丰厚的财产被分割得七零八落,逐渐稀释。
杜甫作为长子需承担家族责任,但未能及时获得官职补充收入。
在经济的重压之下,杜甫不得不做出无奈之举。
搬家。
他带着家人,从陆浑庄搬到了土娄庄。
土娄庄靠近洛阳城,如此一来,能更便捷地参与各种求官活动,为自己争取踏入仕途的机会。
同时,此地又临近偃师杜氏祖茔,便于杜甫时常前往祭扫,维系与宗族之间的紧密联系,延续家族的根脉传承。
在这接连的变故与迁居过程中,纪由与杜甫朝夕相伴,能够清晰且强烈地察觉到杜甫身上发生的显着变化。
短短几年,那个在泰山上写下望岳的人完全不复存在。
他好像戴着镣铐跳舞。
......
天宝十四载,秋。
李白和王维早已辞官隐居过上了抱子弄孙的生活。
纪由将杜甫的妻儿带到成都城安顿好后踏上寻找杜甫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