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反了!
咸通十四年。
秋风席卷着关东平原。
枯黄的落叶打着旋儿被风裹挟着,轻轻飘落在灾民那浮肿得如同发酵过头面团般的脸上。
街边农妇正吃力地握着木杵,一下又一下捶打着槐叶。
墨绿色的汁液便飞溅开来,星星点点溅入一旁的陶碗,与碗里的麦渣逐渐融合,搅和成一团青灰色的糊状物。
农妇的手指关节肿大得像核桃,粗糙干裂的皮肤满是岁月的沟壑,可她依旧机械地重复着搅拌动作。
长久以来,这里的百姓因长期食用麸皮和槐树叶,身体饱受折磨,浮肿和肝损伤的情况极为严重。
纪由踱步来到县衙前,远远便听见一阵嘈杂的铜锣声。
里正挥舞着手中的税簿,扯着嗓子声嘶力竭地喊道:“今日不纳者,充役抵债!”
尖锐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充满了威慑力。
几个衣衫褴褛的汉子听闻,脸上写满了绝望与无奈,颤抖着将自己的妻儿推向右边的木台。
眼前的场景实在太过荒诞,令人触目惊心。
县衙的左边,官吏们正忙着催收租税,一个个面无表情,冷酷无情。
右边,百姓们为求生存,被迫自卖为奴。
他们不仅卖儿卖女,甚至有人连自己都卖了出去。
在这世道下,成年男子的身价仅值粟三石,妇女儿童更是可怜,仅值一石。
即便如此廉价,想要卖出去也并非易事。
一户五口之家若全数售卖,所得粮食仅仅只够缴纳三十亩田的夏税。
纪由看着一个行人被路边的老妇人扯住
老妇人浑浊的眼球在深陷的眼窝里微微颤动,带着哭腔哀求道:“官爷行行好……我家幺女刚满十三,吃得少,只要两斗……”
说着,她枯枝般的手指指向不远处的槐树下,那里蜷缩着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姑娘,脚踝上拴着草绳,像一只待宰的羔羊,瑟瑟发抖。
安史之乱后的朝堂,早已腐朽不堪,一直是下边民生吃紧,上边却紧着搜刮民脂民膏。
上位者们闭目塞听,不管底层百姓饿死多少人,只要自己衣食无忧,便睁眼说瞎话,坚称饥荒是假的。
有时候,实在不能怪别人行事决绝,只能怪这些权贵们愚蠢至极。
纪由都恨不得把陆盾3000拉出来,将这些昏庸的家伙全部毙了。
这帮既蠢又坏的人,非得等到百姓们揭竿而起才知道害怕。
从不反思那些被他们唾骂为逆贼的人为何要造反,为什么百姓会放下锄头拿起刀。
很快,潼关以东民变如野火般蔓延开来,起义队伍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涌现。
纪由混在起义人群中,扯着嗓子瞎喊口号。
在当下这混乱的局势里,加入哪支起义军其实差别不大,那些小规模的起义军,最佳归宿便是被风头最盛的王仙芝队伍并购。
王仙芝打出“天补平均”的口号,意在让天下财富平均分配,这对于食不果腹的灾民而言,极具感召力。
被饭香吸引的饿汉,纷纷涌入王仙芝的大营。
纪由顺势而为,成功混入其中。
他凭借着自身远超常人的强健体质,他在草军里偷偷观察、学习,很快便捞了个官职,手下管着二百来号人。
队伍逐渐集结完毕,王仙芝召集一众小领导召开重要会议,纪由也位列其中。
会议伊始,王仙芝缓缓展开地图,目光在地图上反复扫视,神色凝重地问道:“攻打哪里才最合适?”
此时
众人围在地图旁,你一言我一语热烈讨论起来。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和利弊权衡,最终决定向濮州、曹州发动进攻。
王仙芝身为濮州私盐贩,长期在此活动,对当地水道关卡了如指掌,也熟悉地方豪强势力网络。
若攻打其他地方,极有可能与门阀武装正面冲突,届时不仅要与大唐军队作战,还得应对门阀势力,陷入腹背受敌的艰难处境。
况且,曹州和濮州存粮共计七十万石,其中四十万石足以支撑数万义军一年的消耗。
另外还能拿出二十万石赈济灾民,吸引更多饥民加入,壮大自身力量。
……
残月如钩,静静地悬在瓠子河上。
纪由蹲在芦苇荡中,听着翠花汇报时间。
按照计划,只要一打更,他们便冲出去发动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