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千人斩

王舜臣可不是普通人,他在西军时,原本凭借战功,已然做到了正七品的崇义使加遥郡刺史。

熟悉宋代臣制的人都知道,唐宋官品贵重,做到这个级别的,军中地位已然相当于后世的大校了。

而且,王舜臣还暂代过兰州知州,接过无双猛将王文郁的班,是妥妥的熙河路军事领导层的核心成员。

只是后来王舜臣被卷入了白草原冒功案,才遭到了严厉的处罚,直接被追夺十官,勒停除名。

好在,赵煦当时没赶尽杀绝,才让王舜臣继续指挥一将兵马。

很明显,除了勇武过人外,王舜臣的指挥能力也是颇为出色的。

凭借着连射七人的壮举,王舜臣马上就稳定了御龙直和弓箭直亲从的信心,他们也都来到了马面后面,准备射杀胆敢靠近宣德楼的人。

在极短的时间内,王舜臣就布好了防御,万无一失。

交代好这些,王舜臣就站在马面后面,颇有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意思。

刺客这才反应过来,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们已经暴露了,杀不杀赵俣,都得死,如此,还不如拼了。

于是,有的刺客再次向着宣德楼发起总攻,有的刺客则继续屠杀平民,试图将平民赶向皇宫,他们浑水摸鱼。

可御龙直和弓箭直的亲从,在王舜臣的率领下,稳准狠的射杀一切胆敢靠近宣德楼的人,哪怕他们是手无寸铁的平民。

见此,再也没有平民敢冲击皇宫了。哪怕刺客驱赶,他们也都往两边跑。

刺客没办法,只能自己冲。

可这些刺客声势造得挺大,但实际上他们连一百人都没有。

这点人,都不够王舜臣一个人射杀的。

要知道,历史上,王舜臣在一场战斗中,从申时射击到了酉时,共射击了四个小时,据长编和宋史所载,王舜臣“发矢千余,发无虚者”,直到日暮时分,他射到手指崩裂,鲜血流满手肘,才成功掩护宋军的大部队撤退,那一战,他共射杀了上千人,可谓人肉加特林本林。

这“连射一千发,发无虚者”的恐怖战绩,即使有水分,也不妨碍王舜臣可以凭此战功得到史书的千年传唱。

其实,宋朝在拓边西北的过程中从来都不缺骁勇善战的猛将,但在这个时代被史书记下并被冠以千人斩威名的人却只有王舜臣一例,即使神射如姚兕、刘昌祚者,要么战局比王舜臣顺利,犯不着自己一人射千发,要么就是战场地形不允许做机关枪,比之王舜臣在这一战中的战绩,都有一定的距离,所以王舜臣这个千人斩的记载是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的。

说句不客气的话,赵俣手上有王舜臣这个千人斩,自从刺客没能将平民赶向皇宫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们的失败。

很快,刺客就被王舜臣等人射杀了数十人。

与此同时,开封府尹也就是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范纯礼,亲自率领禁军前来救驾。

比范纯礼稍慢一点点的是宗泽。他率领神机左军的马军紧随其后前来勤王救驾。

紧接着,越来越多的军队前来勤王救驾。

最后,五支神机军全部到达现场。

范纯礼、宗泽等人控制住局面了之后,不约而同地选择封锁了现场,一个人都不放其离开,势必要将刺客全都捉拿归案。

让人很意外的是,在宇文黄中、赵鼎和李光的帮助下,李纲竟然抓住了一个试图逃跑的刺客。

危机解除了之后,赵俣在第一时间,让范纯礼去安抚民众,告诉他们,朝廷很快就会放他们回家,这次死亡的人朝廷负责发送,受伤的人朝廷会派御医为其救治。

这次出了这么大的事,范纯礼知道,他的官肯定是做到头了,现在能不能平稳落地,就看他怎么善后了。

范纯礼没去解释,因为人手不够,他不觉得有众多亲卫保护的赵俣等人会有危险,就把这里的守卫力量调去维持治安了,也没说,近十几年的开封府尹都这么干,因为,从结果上来看,他大错特错。

而就这个错误,赵俣怎么收拾范纯礼都没有问题。

再说,这事也确实怨范纯礼,人手不够,他可以说,没必要为了节约,而抽调皇宫前的安保力量。

所以,范纯礼现在也只能是赶紧去善后。

按照赵俣交代的,安抚好民众了之后,范纯礼就想去审问这些刺客。

可李纲他们捉的刺客,早就在第一时间被皇城司给抢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