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借遇刺搞事

憋着劲戴罪立功的皇城司和东厂,出手狠辣,一口气连着端掉了十几个向西夏走私各种各样物资的商队,以及他们背后的势力,大量与之有关的人员甚至是官员被抄家问族,男的刺配海南岛或者沙门岛,女的充入妓营。

另外,赵俣采纳张纯的意见,在跟章惇、曾布等人商量过后,决定成立宣传部,目前由蔡卞负责,由章惇领导、监督。

原本,赵宋王朝的邸报就由朝廷中枢部门统一管理。

在管理流程中,门下后省负责整理编辑。给事中则承担审核签发的职责,是邸报编辑和发报流程中的关键环节。都进奏院是具体负责邸报发行工作的机构,进奏官们承担着信息采集和传报的任务。此外,枢密院负责审定发报文稿,对邸报内容进行审查和把控,特别是涉及一些敏感信息如水旱灾害、军情战报、朝廷机事及未经批准公开的奏章等。

总的来说,赵宋王朝的邸报在采集、编辑、整理、审定和发行等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部门和官员负责,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而赵俣决定成立单独的宣传部,就是把与邸报相关的官员整合在一起,再强化其功能,建立一个相当于后世的宣传部的部门,专门负责统一思想。

赵俣还根据张纯的建议,让宣传部发行旬报,以及雇佣一批讲报员,专门去人多的地方宣讲朝廷的政策、战事的进展以及英雄事迹。

赵俣特意按照张纯的建议,对章惇和蔡卞说,旬报之上,不仅要记载战场的捷报,还要刊载民间疾苦与朝廷的关怀以及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描绘。

赵俣又对章惇和蔡卞说,旬报的内容要丰富多样,既有对英雄将领英勇事迹的颂扬,也有对普通士兵不畏艰难、保家卫国的赞美;既有对西夏蛮夷残忍暴行的揭露,也有对宋军正义之战必胜信念的坚定传达。

而司马光等当初主张归还土地却没能获得和平的事更是大书特书,那些因勾结西夏而被治罪的人,也必须通报批斗,让其与其家人永不翻身。

赵俣还提出,讲报员们要身着统一的服饰,手持旬报,穿梭于市井乡间,用简单质朴的语言,将朝廷的声音传递到每一个角落,不要照本宣科。同时,鼓励民间文艺创作,以诗歌、戏曲、绘画等形式,将这场战争的伟大意义以及英雄们的壮举进行艺术加工和广泛传播。若是有杰出的节目,还可以去军队中演绎。

最后,赵俣下令,在各地设立“忠烈祠”,供奉那些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英雄,以及为国家统一、民族振兴做出杰出贡献的先烈。

总之,在这场灭国大战的前夕,赵俣要通过一系列深思熟虑的举措统一内部思想,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和将士的战斗意志。

不久前,台谏丰稷只提议,希望赵俣能体恤民众艰苦,让百姓多休养生息一年,再收复西夏。

不想,下朝时,一大群太学生和百姓便呼啦一拥而上,纷纷指责丰稷,“历数其罪”,有人则更是大声嫚骂:“丰稷乃西夏细作,安能做我大宋之官?”

还有人径直走到丰稷跟前,指责丰稷不思收复祖宗之地,不忠不孝,甚至有人拾起地上的瓦砾,朝丰稷猛地扔去。

丰稷见势不妙,扭头便跑,逃回皇宫,这才没有被愤怒的民众给打死。

次日,自感委屈的丰稷,向赵俣请求致仕,告老还乡。

丰稷为官期间屡历要职,清苦廉直,反对权臣擅改,又博学多闻,遍注经传。其所上《崇俭爱民疏》、《揭蔡京蔡卞奸邪疏》等,针砭时弊,义正辞严,客观的说,其实很有水平。

而且,丰稷都快七十了,属于赵宋王朝的三朝元老,有功劳也有苦劳,赵俣不能让他背着“卖国贼”的名头黯然离开官场。

所以,赵俣安慰了丰稷一番,对他说,收复西夏一劳永逸地解决赵宋王朝最大的边患问题,如今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经此一事,旧党人士哪还有看不明白的,现在再反战,那可是真有可能被打成卖国贼,先祖和子孙后代都跟着一块受辱。

这还有什么可说的,甚至就连苏轼都亲自为收复西夏作诗歌颂:

常念边庭烽火,每思塞漠沙狂。梦里挥师驰骏马,帐外听笳意气昂,心忧社稷亡。

愿似班超投笔,更如去病擒王。盼得君王颁令箭,直捣胡营复旧疆,功成耀史章。

见此,赵俣让苏轼和蔡卞一块负责宣传这块,免得喜欢走极端的蔡卞把路给走极端了。

事实上,赵宋王朝的民众,现在已经很极端了。

按照现在的民意,尤其是出了西夏派刺客前来刺杀赵俣一事之后,民众,尤其是民众中的那些激进份子,希望赵宋王朝现在就发起收复西夏的战争。

甚至就连朝中的很多激进派大臣,也在反复请命讨伐西夏。

是赵俣一直在压着这些人和这些事,给足章楶时间和支持,这赵宋王朝才没有冒然开战。

不过话又说回来,事到如今,谁都看得出来,赵宋王朝收复西夏这一战,已经不可避免了,区别只在于什么时候开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