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先把岁币连本带利还朕,再议和

可事已至此,再说这些,只能被视为是推卸责任,所以他们只能任由耶律延禧发泄心中的不满。

等耶律延禧骂完,萧奉先出列,说道:“唯今之计,当以全我大辽江山社稷为先,臣以为,须即刻派使臣前往宋军,求见宋主,商讨议和事宜。”

耶律延禧看向萧常哥、耶律和鲁斡等主战大臣,问他们:“你们以为如何?”

萧常哥分析说:“今敌势方锐,吾大兵未集,不可以不和。可是,和须有策,得策则我大辽之势遂安,不然则祸患未已,宗社安危,在此一举!去议和之人,当有勇有谋,不然,恐误国事也。”

接着,萧常哥又进一步分析形势,反复强调不可割地,也不可过多许诺金帛。

萧常哥说:“宋人窥视我南京、西京、平州日久,此去议和,他们必张大声势,索要此三地,以窥测我大辽反应。我大辽若不为之动,措施处置合宜,他们当戢敛而退;如朝廷震惧,所求一切皆答应,他们则知我大辽无人,必更加觊觎,如此则忧患未已也。首先不要慌,要有定力,然后才能应对安危之机,愿陛下审定之。”

也知道燕云十六州重要的耶律延禧,点头答应。

经过商量,耶律延禧派驸马萧勃迭和左企弓前去宋军中求和。

因为赵俣要来了,与辽国和与不和,郭成他们这些前线将领根本就做不了主。

于是,郭成他们继续按照计划,攻打燕京城。

不同于之前被轻松炸开的城池,燕京城作为重要的城市,其城墙在建造时采用了坚固的材料和合理的结构,以抵御外敌入侵。

即使炸药包有一定威力,也需要多次爆破才能对城墙造成足以让军队通过的缺口。

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被敌方发现并进行防御。

关键,因为之前那些场战斗,辽军已经知道宋军中有炸药包这种攻城利器了,所以,他们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应对炸药包的攻击,如加强城墙巡逻,及时发现并破坏炸药包;在城墙周围设置障碍物,阻止宋军接近城墙放置炸药包;利用护城河等防御设施,增加宋军接近城墙的难度。

郭成以新投赵宋王朝的辽军为攻城主力,开始填充护城河,为接下来的真正的攻城做准备。

新投的辽军不听命令?

那要督战队是干什么的?

不向前冲锋的原辽军,一率直接射杀,不需留情。

闲言少叙。

在赵俣到来之前,郭成等人一直在不分白天黑夜地填护城河,并且在做试探性的攻城。

赵俣来到燕京以后,郭成等人才将辽使萧勃迭和左企弓送过来,继续填护城河攻城。

九月初七,赵俣在斋宫中见了萧勃迭和左企弓。

赵俣坐在龙椅上,萧勃迭和左企弓等行大礼过后,拿出来了两份文书副本,呈献给赵俣,萧勃迭用流利的汉语说:“此乃真宗与仁宗皇帝以及我朝昭圣皇帝誓书,我朝陛下令我念给陛下一听。”

赵俣一愣,他没想到,辽国竟然将《庆历和议》和《澶渊之盟》给拿了出来。

宋仁宗庆历二年,辽国乘北宋与西夏交战之机,派使者前往赵宋王朝,要求割地。经过双方多次谈判,最终达成协议。和议规定:赵宋王朝每年给辽国增加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以“纳”的名义交付;双方维持原有边界,不得在边界增筑城堡、开挖河道等。

至于宋真宗在景德元年与辽国在澶州签订的《澶渊之盟》,更是彻底开启了赵宋王朝用岁币换取北方边境和平的耻辱模式。

赵俣没想到,在这个节骨眼,辽国竟然把《庆历和议》和《澶渊之盟》给拿了出来。

赵俣心里跟明镜似的,辽国想说的是,两国约好“沿边州军,各守边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等等。

可等萧勃迭念到“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十万匹,银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令三司差人搬取至雄州交割……”赵俣就沉着脸叫停了萧勃迭:“停!”

接着,赵俣面沉似水地说:“朕未提岁币,你朝竟敢先提岁币,好好好,既然如此,你朝先把岁币连本带利还给朕,再谈议和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