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民以食为天

“罢了,待回阁中我便亲手缝十只药囊,用粟米浆浸过,虫蛊闻见便要绕道走。”

“那我可要向王大爷讨教讨教粟米浆的秘方了。”

陆澈笑着接过老叟递来的粟米羹,勺柄在陶罐中碰出清响,“听说要加三勺蜂蜜,方能盖住药味?”

老叟闻言大笑:“陆将军好记性!我家老婆子总说,苦药得配甜羹,就像这世道——”

他望向粮仓外捧着粟米的百姓,眼角皱纹舒展开来,“总得有像你们这样的人,把苦日子熬出甜来。”

温南枝望着老叟佝偻的背影,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塞给她的平安锁。

她伸手抚过锁骨下方的锁痕,那里藏着半片纸笺,“海路即天枢”的字迹已被岁月磨得模糊。

却在今日的晨光中,与鼎底的“民本”二字悄然重合。

“知道吗?”陆澈忽然开口,指尖摩挲着她无名指上的贝壳戒,“方才虫群退去时,我看见你眼中的光——比鲛人湾的月光更亮,比建文帝的星图更明。”

“那是因为……”温南枝低头望着掌心的粟米糕,碎屑间混着几粒百姓新收的谷种。

“那是百姓的目光映在我眼里,是他们的希望聚成了光。”

陆澈忽然握住她的手,将那几粒谷种轻轻拢在掌心:“待南海望粮阁建成,我们便将这些谷种撒在海边。等它们长成粟米,定能喂饱过往的商船,照亮归人的路。”

“还要在阁中设一面墙,”温南枝望着粮仓外正在拼绘壁画的百姓,“将各地百姓送来的粟米穗都嵌在墙上,让每一粒粮食都记得,是谁用血肉护它们周全。”

远处传来孩童的欢呼,几个孩子举着用粟米粘成的小船跑进来,船头插着细竹作的帆,上面歪歪扭扭写着“陆温号”。

陆澈笑着接过小船,指尖替孩子们调整竹帆的角度,阳光穿过竹隙,在他脸上投下细碎的影,像极了民议亭前漏下的粟米雨。

“郡主快看!”王大爷举着锦旗挤过来,红绸上“粟米为刃,民心为甲”八个大字被金线绣得发亮。

“这是扬州绣娘连夜赶工的,说是要把你们的故事绣进每一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