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走到办公桌前,拉过一把椅子坐下,然后将手中的面试结果文件放在桌上,说道:“杨总,复试已经结束了,今天这六位候选人各有千秋。”
杨开靠在椅背上,饶有兴趣地问:“哦?那你给我详细说说。”
林晓翻开文件,开始汇报:“首先是苏瑶,她在解决医药研发成本问题上有清晰的思路,也考虑到了质量和安全的保障,但回答问题时有些紧张,语速快导致细节表达不够完善。”
杨开微微点头:“嗯,紧张可能是经验不足,不过能有成本控制的意识已经不错了。”
林晓继续说道:“林泽在处理团队分歧方面表现得很成熟,有团队协作经验,但专业知识回答缺乏创新思维。”
杨开拿起桌上的笔,轻轻敲打着桌面:“创新思维在我们这个行业可是很重要的,不过团队协作能力也不可或缺。”
“王浩是自学的医药知识,他很重视实验数据,处理数据问题的方法正确,但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不够,而且在复试中表现得很紧张。”
杨开皱了下眉头:“自学能达到这个程度也不容易,不过我们公司的研发工作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很高啊。”
“陈悦的专业知识非常扎实,对靶向治疗理解深入,回答问题逻辑清晰,心理素质也比较好。”
杨开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这个听起来还不错,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基础嘛。”
“李阳的团队协作能力很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的思路开阔,态度积极,但专业知识深度有待加强。”
杨开思考了一会儿说:“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但专业知识也得跟上才行。”
“最后是赵雪,她在人工智能与医药研发融合方面想法新颖,对伦理问题思考全面,但传统医药研发知识的掌握深度稍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杨开双手交叉放在胸前:“现在人工智能在我们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了,她的创新思维是个优势。”
林晓看着杨开说:“杨总,我们现在就在会议室里商量最终人选,我觉得我们既要考虑公司目前项目的需求,也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方向,您有什么指示吗?”
杨开沉思片刻后说:“林晓,我相信你们的判断。我们公司现在既要稳健地推进现有的医药研发项目,也要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和方向。所以,在人选上,要综合考虑专业知识、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因素,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方面。”
林晓点头称是:“好的,杨总,我明白了。我这就回去和他们继续商量,争取尽快确定最终人选。”
说完,林晓站起身,拿起文件,离开了杨开的办公室。他一边走一边思考着杨开的话,知道这将对最终的人选确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林晓匆匆回到会议室,张主管和李博士正小声讨论着。看到林晓回来,他们停止了交谈,目光都投向了他。
林晓清了清嗓子,说道:“刚刚我去给杨总汇报了面试结果,杨总给出了一些指示,我觉得对我们确定最终人选很有帮助,现在传达给你们。”
张主管和李博士坐直了身子,认真地听着。
林晓接着说:“杨总说,我们公司现在既要稳健地推进现有的医药研发项目,也要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和方向。所以在确定人选时,要综合考虑专业知识、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因素,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