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奇怪了吧?

李向阳指着落款的那位置,道:“古人真的能在米粒上写诗创作,真的有那种技术,它的名称叫“微雕”,知道吗!古人的智慧,真是不能怀疑。”

“微雕?”皇甫明珠,对这个雕刻技术,只耳闻未亲眼见到。

微雕,是雕刻技法的一门分支,为微观雕刻一个门派,微雕一般指微细的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等。

所表现出来的多为自然界相像的东西。

微雕是突出来,富立体感。

它甚至可以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数毫米的头发丝上进行雕刻的,其作品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观看到。

多微雕作品中常常见有阳雕和阴雕技法共同实施来创作的。

篆刻边款艺术是微刻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明清以来,不少文人雅士在印章这方寸之中,用铁笔题书作画,寄托情趣,自娱自乐。

及至寿山石成为印章材料之后,寿山石的微雕艺术便开始出现。

清初杨玉璇、周彬都曾在寿山石雕品的花纹僻处刻以小字。

“西门薄意派”雕刻大师林清卿也常在所刻作品的草丛、石缝中以极细的笔画刻上自己的姓名和制作年月。

以后更有人在印章方柱的四边,以极细微的文字,雕刻古人诗词作为边款。

清朝微刻大师于硕其擅长在折扇边骨上进行微刻,能在指宽的扇骨刻三十行字,且无一败笔,笔笔有帖气。

现代雕刻家因受竹子本身材质的限制,已极少在竹子上微刻如此小的文字。

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四川省屏山县人郭月明也在致力于将微书、微雕、微刻集于一体的研究。

经过了李向阳的解说,皇甫明珠这才拍了胸口,口中直赞古人智慧。

李向阳确实,盯着皇甫明珠的……

(此处省略)

在跳蚤市场,能捡到这种大漏,实属运气了。

李向阳加快了脚步,争取把所有的摊位都看完,别漏掉宝贝的机会。

走了几步后,在一个摊位上,又发现了宝贝了。

李向阳从摊位上,感受到了青色宝光,年代不远,但是也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