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第306章 三百零六章

天气 微风徐徐 心情 有些叹息

南宋传来一首诗,

骂我不忠与不义。

文海担心民心乱,

法晨认为新皇立。

大理皇宫御书房内,屋外春风和煦,屋内气氛凝重得如暴风雨前的天空,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我端坐在龙椅之上,手中紧紧握着保皇司送来的那首近来从南宋流传入大理的诗,每一个字都如同一把尖锐的匕首,狠狠刺痛着我的心。

“有人出生匪寇中,宋庭封王立过功。窃取一隅来称帝,还是土匪一般人。” 这诗,字字诛心,将我出身的过往无情揭开,讽刺我在大理立国是得位不正,骂我不忠不义。

我看着这诗,心中五味杂陈,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记忆,如潮水般汹涌袭来。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左丞相刘文海那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殿门口。

他神色匆匆,满脸怒容,见到我后,立刻拱手行礼,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愤慨:“陛下,此等大逆不道之诗,怎能在我大理境内流传!这分明是有人故意抹黑陛下,企图扰乱民心,臣恳请陛下立刻下令,严查此事,杜绝此诗的传播。” 刘文海跟随我多年,从梁山开始他就一直和我一起共同进退,他对我的敬重与对大理国的忠诚,日月可鉴。此刻,他为了维护我的声誉和大理国的稳定,心急如焚,眼中的怒火仿佛要将那首诗焚烧殆尽。

我微微点头,正欲开口,又一阵脚步声传来。右丞相俞法晨也赶了过来,他的神色相较刘文海,更多了几分深沉和思索。

俞法晨行礼后,目光扫过我手中的诗,缓缓说道:“陛下,此事恐怕并非仅仅是有人恶意诋毁这么简单。依臣之见,或许南宋朝廷出现了变故。”

我心中一紧,下意识地看向他,俞法晨继续道:“陛下曾在南宋为戴郡王,宋孝宗赵伯琮可是您的徒弟,以他对陛下的敬重,断不会让这种诗流入大理。如今此诗却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我大理,其中必有隐情,很可能是孝宗已不在人世,新君即位,南宋对外政策有变。”

听到俞法晨的这番分析,我心中猛地一沉,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落感涌上心头。从宋徽宗到宋钦宗,再从宋高宗到宋孝宗,这四位君王中只有宋孝宗赵伯琮,是我在南宋那段岁月里觉得最亏欠的人。回忆如丝线,将我拉回到在南宋当戴郡王的日子。

在南宋吴皇后的引荐下,我和年轻的赵伯琮相识了,他对我十分敬重,常常向我请教治国之道、武学精髓。那些日子,我看着他从一个心怀壮志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位心怀天下的君王。

我也在他最需要我的时候力保他拿下太子之位,直到他登基。

在南宋的日子里,我也尽我所能,为朝廷出谋划策,立下战功。我曾随宋军出征,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宋庭的安稳立下汗马功劳。宋孝宗对我的功绩铭记于心,多次对我嘉奖,封王立勋,那段时光,是我人生中一段辉煌而难忘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