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一行人随着小道长的引领,绕过庄严的前堂,步入静谧的后院。眼前,一个身形高大挺拔的少年静静伫立,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斑驳光影交错间,为他镀上了一层柔和而温暖的光辉。
岁月流转,她的弟弟个子长高了许多,比她高了有一头,曾经略显稚嫩的轮廓如今线条分明,脸上的婴儿肥已褪去,多了几分坚毅,多了几分成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对着她们微笑,那笑容里藏着几分急切和喜悦。
“小宜!原来你在这里,太好了。浩哥呢?”碧云看着快步向她走来的小宜,开心道。
“浩哥说我们现在不合适出现,就先在道观落了脚,正好元尘大师也在道观。”小宜一开口,就是少年人的公鸭嗓,却也难掩其中的兴奋。
“你现在比姐姐整整高了一个头。”碧云说着还比了比俩人的身高,“北地牛羊肉多,吃多了就是长个子,看你现在壮实多了。”
“是,姐,你如果去了,牛肉随便吃。” 小宜笑着回应,语气中带着几分促狭。
“那你有没有替我多吃些牛肉?” 碧云打趣道,脸上洋溢着调皮的笑容。
“哈哈……”小宜爽朗地大笑起来,笑声在静谧的后院里回荡,仿佛也将这份重逢的喜悦传递给了每一个人。
姐弟俩一边聊着些无营养的话,一边往后面的居所去。
走到道观最深处,是一个小院,二子此时正笔直地站在小院门口等着她们。他身穿劲装,腰佩长刀,面容冷峻,眼神却透露几分开心来,特别是看到春婶时,有一种孩子见到家长,努力装着面无表情,可是那眼神却出卖了他。
他轻轻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随即,他默默地引领着她们进入小院,步伐稳健,每一步都透露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气质。
碧云觉得此时的二子,好像是被套上了精致马鞍的汗血宝马,少了少年人的肆意张扬,多了一份沉稳与内敛。他站在那里,身姿挺拔,眼神坚定,仿佛岁月已将他磨砺得更加成熟稳重。
她也不知道这是好还是不好,不过她还是喜欢初见二子时的那种自由肆意,自信张扬,那份不加掩饰的活力与朝气。尽管如此,望着眼前这位更加沉稳内敛的二子,她替他感到开心,求仁得仁,也算达到他们出山的目的。
众人相互见完礼后,重新落座。
“浩哥,你和小宜都长高长壮了。” 碧云笑着说道,言语中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关怀。
“哈哈……小妹也长高了,小宜每每吃牛肉都会念叨你喜欢吃,浩哥看到你平平安安的就很开心,心里就踏实了。”凌浩爽朗地笑着,眼神中满是宠溺与欣慰。
碧云:“浩哥,你怎么知道我们在外面?”
凌浩:“吴侍卫听到你们声音了……”
一旁的小宜插话道:“姐,道观山门不开就是关门谢客的意思,你怎么能坐在人家山门外聊天呢?万一人家不高兴了怎么办?”小宜的话语中带着几分嗔怪,她是真心觉得自己姐姐现在越来越恣意,活得随性而洒脱,完全没有了大家闺秀的矜持与约束。
碧云听了小宜的话,不禁哑然失笑,她想想自己刚才的行为,确实与大家闺秀的形象大相径庭。但这份随性与自在,不正是她所追求的吗?于是,她笑着对小宜说:“没事的,小宜,人家道长世外之人,不会介意的。”
春婶不想打扰兄妹团聚,站起来对着武凌浩道:“浩王爷,小妇人出去走走。”
“春婶,让二子带你去转转,道观后山景色也不错。”
春婶听了点点头,又对碧云和小宜点点头,离开小院。
兄妹三人你一言我一语,把分开这段时间的趣事见闻都聊了聊,一时之间,小院内充满了欢声笑语,打破了道观原有的静谧,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温馨与喜悦。这热闹的声音似乎穿透了院墙,引来了道观中的一位大佬。
碧云正说得兴起,突然注意到一位身形瘦削、面容清癯的老者缓缓推开院门走了进来。老者很高,穿着一件极其普通的僧衣,但气质超然,令人不由自主心生敬畏。碧云看着这位不速之客,表情渐渐变得严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