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啦,现在牌照已经那么值钱了么,涨得也太快了!”
“就是啊,这一个牌加一辆车,得450大洋了。”
“我们车夫拥有一辆车就是个幻想,哪里有出头之日。”
“这就算能招股入伙,感觉也不行了!”
众人议论纷纷,随后又都看向陈光良。
陈光良这时候说道:“其实这个投资还是不错的,你们想一想,你们把钱存银行利息才8厘(8%);但若是投资黄包车,哪怕一辆车的成本是450大洋,实际上两年回本差不多的,相当于一年有50厘,牌照一直都值钱,也只会更值钱具体你们好好想想,而且这次不一定拿得下来,就算拿下来招股,也没有多少份额给你们的,毕竟交通科要占大头的。”
众人立即被陈光良的话镇住了,随后纷纷讨论起来。
“是啊,别说450一辆,就是500一辆,那也是个赚钱的生意啊。我们就是想合伙买下一辆,也没有人卖给我们的。”
“所以说,招股入伙最现实,难怪每次都要靠抢才行。”
“相当于我投资20大洋,一年能有10大洋的回报,每个月可以拿到8毛;虽然和前面不能比,但也是比放在家里和存在银行划算多了。”
“就是就是,除了长江车行,还有哪家车行给我们机会啊!”
“而且,招股的本金,是可以随时退出的,本金照还。”
殊不知,陈光良已经想好了,最多拿出5%的股权(50辆黄包车含牌),以总价22500大洋的总值计算,来招股约112股,即获得1125大洋的资金。
可以说,只是放出一点点骨头给大家而已,毕竟陈光良也就剩下40%股权了,不能再少了。
当天上午,陈光良来到交通科的科长办公室,和史密斯商讨合作事宜。
他开门见山的说道:“史密斯先生,如果你将牌照以350大洋卖出去,这就是一次性买卖。”
史密斯笑道:“总比将牌照按照100大洋一块,和你合伙的好!”
就拿五成的份额,对方只出辆黄包车,不就是一张牌照抵价100大洋么!
陈光良随后说道:“史密斯先生,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交通科要退股,我们会按什么条件来退?”
史密斯顿时来精神了,以前的合作,潜意识就是按照当时入股的牌照行情,来退股。
莫非如今,这个年轻人真的带来更好的合作方案。
“你继续说,说出你们的条件和优势,我会认真考虑的。”
陈光良知道,史密斯最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其次才是‘交通科的利益’。
所以,他已经想好一个不容拒绝的方案:“史密斯先生,我是这样打算合作的:你们依旧拿牌照入伙,我们拿车辆和经营来入股,双方五五分成。但是,等史密斯你离任时,可以退股不退牌,意思是我们长江车行会按照入股时牌照的价格,赎回你们手中的股权。例如,现在他们牌照给你们是350大洋,如果你们以后要退这个项目的股,那么我们会拿出17500大洋给你们(50张牌照);前面的两个项目,是按照当时200大洋一张牌退股。”
史密斯闻言后,反问道:“为什么不按照牌照的时价退股?”
陈光良说道:“因为,我们也已经相当于持有牌照的股权。”
这是必须按照入股时的价格退,不然陈光良要被拖累死。
例如现在按照350大洋一张牌,交通科在一两个月后如果要退股的话,就需要拿出17500大洋;且不说陈光良拿不拿得出这笔钱,就算拿得出来,也不会考虑再投资车行了。
所以如果交通科要退股,陈光良只能发动车夫们将其的股份买下来——相当于这个项目,已经估值为35000大洋(50%股权),回报率已经降低至40%的样子。算下来还可以,毕竟有个20%的回报率,车夫们都会抢抢的入股。
史密斯思考一番后,再次问道:“确定随时可以退股?你马上拿的出足够的资金?”
陈光良笑道:“随时退,毕竟这个生意是香饽饽,大把有人买下你们的股权。”他又补充道:“史密斯先生,你想想,现在就好比是我也给你350大洋一张牌,但还让你拥有把这笔钱拿来投资并获得50%的年回报率。再说,你也确实不是马上会离开交通科的。”
史密斯终于笑道:“好,你的方案打动了我。”
他确实不会马上离任,至少最近一年没有计划。
所以说,等他离任前,再退掉所有股份,大家分分完全没问题。
另外一方面,他也愿意扶持这个新车行起来,不想给大车行的机会。
接下来。
两人又商谈了细节,例如前面合作的70张牌照,陈光良做出让步,交通科退股时,可以按照250大洋来退股。这一次合作的,则按照350大洋一张来退股。
这两次的牌照退股方案,写下合同,正式敲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