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对范雎的上书很感兴趣,决定召见他。在王稽的安排下,范雎见到了秦昭襄王。范雎故意在宫中过道上徘徊,当秦昭襄王的车驾到来时,他不但不回避,反而大声说道:“秦国哪里有王?秦国只有太后和穰侯罢了!”
秦昭襄王听到这番话,心中一震,他意识到眼前此人绝非寻常之辈,必有高见。于是,秦昭襄王将范雎请入宫中,屏退左右,虚心向他请教。范雎见秦王如此诚恳,便向他阐述了自己“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指出秦国要想称霸天下,不应越过韩、魏去攻打远方的齐国,而应先与远方的齐国交好,稳住其心,然后集中力量攻打邻国韩、魏,逐步蚕食其领土,增强秦国的实力。同时,范雎还建议秦王加强王权,削弱外戚势力,以保证政令畅通。
秦昭襄王听后,大为赞赏,认为范雎的见解独到而深刻,对秦国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即,秦昭襄王任命范雎为客卿,参与秦国的军政大事。
第四节:施展抱负 远交近攻
范雎成为客卿后,深得秦昭襄王的信任,开始逐步施展自己的抱负。他首先将“远交近攻”的策略付诸实践。
在外交上,范雎派使者前往齐国,向齐王表达秦国希望与其交好的意愿,并承诺秦国不会侵犯齐国的利益,还会在一些事务上与齐国相互支持。齐国本就对秦国的强大心存忌惮,见秦国主动示好,便欣然接受,与秦国结成了暂时的同盟。这样一来,秦国成功稳住了远方的齐国,解除了后顾之忧。
在军事上,范雎建议秦国将主要进攻方向对准韩、魏两国。他分析说,韩、魏地处天下之中,是秦国向东发展的必经之路,且两国实力相对较弱,攻打它们容易取得成效。秦昭襄王采纳了范雎的建议,派大将白起率军攻打韩国。白起率领秦军势如破竹,接连攻克韩国多座城池,韩国被迫割地求和。
接着,秦国又对魏国展开进攻。魏国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难以抵挡,只得向其他诸侯国求救。但由于范雎之前的外交策略,其他诸侯国要么与秦国交好,要么心存观望,不愿出兵救援魏国。最终,魏国也不得不向秦国屈服,割让土地。
小主,
通过“远交近攻”策略的实施,秦国在领土和实力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而范雎也因功被秦昭襄王任命为相国,封应侯,达到了他政治生涯的巅峰。
第五节:恩怨分明 睚眦必报
范雎成为秦国相国后,并没有忘记曾经在魏国所遭受的屈辱。他决定对那些曾经伤害过他的人进行报复。
范雎派人四处打听须贾和魏齐的下落。不久后,须贾作为魏国使者来到秦国。范雎得知后,故意穿着破旧的衣服去见须贾。须贾看到范雎如此落魄,心中不免有些怜悯,便留他吃饭,并送给他一件粗布袍子。
在交谈中,须贾得知范雎在秦国相识一些人,便请他帮忙引见秦国相国张禄,希望能通过张禄的关系,让魏国避免一场灾祸。范雎答应了须贾,亲自为他驾车前往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