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四方胡虏,凡敢犯者,必尽其国,绝其种,灭其裔!!
天幕继续说道。
【公元六百四十八年,房玄龄去世,享年七十,李世民命其陪葬昭陵!】
【房玄龄者,李世民之智囊也!】
【几乎参与贞观年间每一重大决策】
【其谋略与才智,辅佐李世民成就帝业!】
【诚若无房玄龄计策,李世民之江山恐难成就!】
【早年玄武门之变,房玄龄为主谋之一!】
【策马出奇兵,助李世民登基称帝!】
【当时李世民登上皇位,贞观盛世之盛,亦无不赖房玄龄深谋远虑之功!】
【房玄龄后被尊奉为凌烟阁之供奉!】
【享太宗庙庭祭祀,以表敬意与荣光!】
【但是,北伐之败,令李世民深感痛惜!】
【事败之际,李世民忆及魏征与房玄龄!】
【深知若两人犹在,必当阻止此时决策!】
【但是啊!】
【时光如水,二人已逝,李世民所能为者,唯竖立魏征的碑铭,铭其忠勇,永垂不朽!】
画面转至献陵。
李世民缓步走向父亲的墓碑,低声自语。
风吹动着周围的树叶,带来几分寒意。
而李世民的身影显得格外孤独与沉重。
“长兄与次兄如今被流放!”
“而三子李治虽然宽厚仁爱,却终究缺乏帝王应有的威仪,是否该考虑更换继位之人呢?”
这一天,李世民独自喃喃自语至暮,直到天边的余晖逐渐消失,夜幕悄然降临。
最后,他忍住眼角的泪水,来到凌烟阁,想借此慰藉内心的失落。
凌烟阁内,墙上的那些画像静静地挂在那里。
似乎在默默注视着他。
那些早已逝去的老友的画像让他心中百感交集,回忆起与他们共事的日子,心中的感伤愈发深重。
李世民苦涩地叹息一声,转身离去。
站在那里的他,目光迷离,仿佛在试图摆脱眼前的一切,却依然无法逃避内心的纷乱。
李世民知道,他的日子亦不多了。
或许,他早已感受到身体的衰弱,亦或是心灵的疲惫。
这一切,都在无声地告别着他的一生。
画面最后定格在李世民孤独的背影上,孤寂的夜色与他相伴,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他送行。
各朝帝王见此情景,纷纷生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