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出头鸟

孙志高微微皱了皱眉头。

这种事情……

本来他可以明哲保身,不用强出头的。可最终……

还是咬了咬牙,上前一步,声音清朗的开口道:

“官家容禀。”

“臣以为此时再开科举,恐多有不妥。”

“其一,冗官之弊已深。”

“真庙时官员万余,今已倍之。若再增员,恐衙署重叠,政令难行。”

“若再开科举,恐致'十羊九牧'之弊。”

“前段时间三司核查。”

“以开封府为例!”

“居然有七名判官共掌刑狱,每日讼案不过三十,却要经五道批阅,百姓苦等月余不得。”

“此非治国之道。”

说完这些……

孙志高再次转头看向包拯。

开口道:“包公可知……”

“去岁全国罚铜案中,有多少是因官员推诿扯皮所致?“

包拯扬了扬眉,脱口道:“约三成。“

“正是!”

孙志高扭头看向仁宗,见其有沉思之举。

遂再次开口道:“此外,臣统计过,每增百名官员,公文往来耗时便多五日。”

“如今三司审理漕运纠纷,竟要经手十二道衙门!”

“而且……”

“这些官员,大多没有真才实学。”

“如果不是碍于官制,臣早就想把这些滥竽充数之人,革除三司,精简衙门了。”

孙志高突然转向姜伯游:

“姜尚书方才说户部缺人,可记得去岁清丈河北屯田时,新补的主事竟将'畦'字认作'蛙'字?”

姜伯游老脸一红,众人想起那个把“菜畦“写成“菜蛙“的糊涂官,殿中响起几声轻笑。

随后……

更是忽然提高声调:“敢问蒋大人,盐铁司现有多少闲散差遣?”

“各个衙门又有多少,这些留着有何用!”

“一职三官,一司七主事!”

“这些人……”

“是不是可以由吏部进行考核,有才学者,调任到缺人的位置上。”

“滥竽充数者革除官职。”

“嗯……”

仁宗皱了皱眉。

点了点头,随后开口道:“还有呢!”

示意孙志高继续说下去。

“是!”

孙志高点了点头。

紧接着开口道:“其二,新科进士多无实务。翰林院现有待阙进士百二十人。”

“现有待阙官员已逾八百。”

孙志高说到这里,忽然转向吏部侍郎,“若没记错,去岁吏部铨选,最久者候任已三年有余?”

被点名的侍郎额头沁汗。

殿角记录言行的史官运笔如飞,墨迹在宣纸上洇开小片乌云。

朝中场面为时一静,翰林学士们捧着起居注的手都顿了顿。

新晋盐铁副使盛长柏站在殿柱旁,闻言不禁抬眼望向自家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