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派人打听过,并非南边咱那供货商出的货,而是其他铺子见他赚了钱,跟风仿制起来的。
因为京中新起的那两家,咱们的祥云锦前半个月销量少了一点,不过影响不大。
毕竟不少老主顾认准了醉云罗。
也多亏小姐您未雨绸缪,早早让南边供货商务必研制出新花色。
前儿个,南边送来五百匹祥云锦,颜色、花样很是新颖,都比原来的货出挑。
刚一摆上铺子,就吸引不少眼球,昨儿个一天就卖了二十多匹。
那两家店铺刚推出祥云锦,就成了老款,如何比得了咱们的醉云罗。
这不,咱醉云罗又走在流行最前面了。”
楚瑶满意点头,“那江南米行生意如何了?每日门前还会排长龙吗?”
“米行生意红火,每日客人络绎不绝,不过井然有序。”
想当初,江南米行刚开张,那些百姓唯恐抢不上平价米,每日早早堵在米行门口排队。
如今大家知道,江南米行始终源源不断供应平价米,并不会无端涨价,也就不担心买不上平价米而哄抢挤兑。
虽然买米的人依然多,依旧排着长龙,但因为大家心中有底,秩序自然有条不紊。
“粮仓还有多少存货?”
“还有三十五万石左右,按照目前每日销量,卖到明年夏初该是没有问题。小姐,还是维持每人每五日限售一升吗?”
“官府常平仓那边还是继续放粮吗?”
“放。”
楚瑶想了想,眼下还没入冬,她这点粮食不能放开了卖。
只怕早早把米卖光了,那些贫苦百姓熬不过寒冬苦春。无论如何得撑到夏粮下来。
每人每五日一升米,虽不能保证他们顿顿吃上白米饭,但好歹不至于饿肚皮。
总要细水长流。
楚瑶于是道:“还是按以前规矩吧。”
“是。”